最新网址:sk.x3qdu.com

袁达一听,连忙上前几步,双手抱拳行礼,那抱拳的双手坚实有力,急切地奏道:“陛下,齐燕两国素来交好,如今燕国遭受围困,于情于理,我们都应该速速出兵相救啊。况且秦国向来就有将士勇猛、军队强盛的名声,章邯、王翦那可都是当世的名将。臣若不领兵前往,陛下却另派他人,臣担心会有兵败失利的忧患啊。”他的话语中满是对局势的担忧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一心想要奔赴易州解围。

襄王轻轻摇了摇头,满脸担忧地说道:“孤又何尝不知这些。只是王兄你年事已高,若是在战场上有个闪失,那我国可就失去了坚固的屏障啊。孤劝王兄还是不要去了,这才是稳妥之计。”襄王的目光中透着关切,可袁达却似乎并不领情。

袁达一听这话,顿时脸涨得通红,那红色的胡须也跟着根根乍起,仿佛燃烧的火焰,他大声说道:“陛下,您且莫要小瞧了臣!那秦将能有多大的本领,臣怎么可能会败在他们手下。吾主若是不让臣去,臣今日便撞死在这阶下,以证决心!”说罢,作势就要往那殿阶下撞去,吓得周围的大臣们纷纷惊呼。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时,班部之中又有一员大臣快步走出,只见他恭敬地行礼后,奏道:“陛下,您若是担心保国公性子急躁而有所闪失,臣李牧愿与保国公一同前往易水解围,相互照应。”此人李牧,身姿挺拔,面容沉稳,透着一股可靠的气息。

齐襄王瞧见是李牧站出来,心里顿时有些不乐意。他心里暗自琢磨:“齐国能倚仗的大将也就你们二人了,王夺又已经病故,本想着哪怕能留下一个在朝中也好啊,可如今倒好,你们俩偏要一同前去。不过,因为孙燕在这儿求兵救援,于情于理,我又不好太过强硬地阻拦。”于是,襄王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若有保国公一同前往,孤心里自然是能放心些。只是此去诸事都务必小心谨慎,千万不可轻视敌军啊。”

袁达和李牧听到这话,赶忙齐声回应:“谨遵圣训,吾王万岁!”那声音整齐而洪亮,透着一股决然之气。

襄王随即传旨,吩咐黄门官安排宴席,要在大殿之上为二位国公饯行。不多时,大殿中便摆好了丰盛的酒宴。袁达、李牧与孙燕一同上前谢恩后,依次入座。那酒宴之上,珍馐佳肴琳琅满目,美酒飘香四溢,可众人的心思却都在即将到来的出征之上。

襄王在酒宴进行过程中,目光不经意间落在孙燕身上,只见这少年生得天庭饱满,地角方圆,唇红齿白,眉眼之间透着一股清新之气,而且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竟隐隐有着帝王之相。襄王心中暗暗称奇,饮酒之际,便随口问了孙燕一些事情。孙燕虽然年纪尚轻,却聪慧过人,有着非凡的天性,无论襄王问什么,他都能应答自如,条理清晰,解释得明明白白。襄王见此,不禁对孙燕心生喜爱与赞赏之情,觉得这少年日后定非池中物。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三人起身,再次向襄王谢恩后,便退出朝堂。襄王接着传旨给兵马司,命其点齐三千人马,准备次日清晨出发前往易州解围,随后便散朝回宫了。

此时,太阳渐渐西沉,天边被染成了橙红色,袁达等人回到府中,又命人重新摆上酒宴,与孙燕边饮边谈。十四位公侯也都齐聚在座,一时间,府中热闹非凡,众人推杯换盏,谈论着即将到来的战事。孙燕将自己如何冲围以及在燕邦遭遇围困的事情,仔仔细细地讲述了一遍,他说得绘声绘色,把那战场上的凶险、突围时的艰难都描述得淋漓尽致。袁达等人听后,无不啧啧称羡,对他的英勇和智谋赞叹有加,纷纷夸赞孙燕年少有为,日后必成大器。

当晚,孙燕就在保国公府中留宿。府中的客房被收拾得干净整洁,孙燕躺在榻上,却久久难以入眠,心中既有对燕国局势的担忧,又对袁达、李牧二人的出征满怀期待。

次日清晨上朝辞行之时,孙燕对袁达、李牧说道:“二位国公,你们先请出发吧,小弟还有些事情要向圣上启奏。”袁达和李牧虽心中有些疑惑,但也没有多问,便一同上殿向襄王辞行。襄王亲自赐予他们三杯御酒,那御酒在杯中散发着醇厚的香气,袁达和李牧恭敬地接过饮下,然后跪拜辞行,走出午门,率领着三千人马,军旗飘扬,马蹄声声,向着易州浩浩荡荡地进发了。那队伍渐行渐远,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弥漫,仿佛拉开了一场大战的序幕,而他们此去的命运,也充满了未知与变数。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