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平安取名这件事上,他坚守着自己的决定。
决定如果在平安五岁的时候,哥哥依然没有归来的消息,他才会给平安正式取名。
平安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的记忆力虽说不如他的父亲燕澄那般惊人,但也远比常人厉害许多。
在他说话都还有些不太清楚的时候,小小的他便能流利地背下许多诗词。
大人们总喜欢听他用那稚嫩而清脆的声音背诗。
就像现在。
阳光洒在庭院中,显得一片温暖祥和。
四公主轻盈地蹲下身来,满脸笑容地看着平安,温柔地说道:“平安,你能不能给四姑背首诗?姑姑想听你背诗。”
平安眨着那双灵动的大眼睛,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当然可以……”
四公主和燕濯五岁的儿子也围在旁边,兴致勃勃地和弟弟一起背诵起来。
两个个孩子你一句我一句,声音此起彼伏,充满童趣与欢乐,让整个庭院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三人间的气氛和谐而美好,旁边的燕澄则在和燕濯交谈着。
燕澄的脸上带着一丝疑惑和关切,说道:“大哥,你怎么突然被调到了西北?你不是在翰林院干得好好的吗?”
西北可不是外放官员的理想选择。
毕竟,西北的环境条件相较于大夏腹地来说,要艰苦得多。
这里气候恶劣,资源相对匮乏,想要在这样的地方做出显着的政绩并非易事。
燕濯听了燕澄的问话,微微叹了口气:“此事说来话长,朝中局势复杂,波及到了我,这次的调动也是无奈之举。”
燕澄皱起眉头:“大哥,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可别瞒着我。”
燕濯沉默不语。
见他欲言又止,燕澄的眉心紧紧地皱了起来,心中不禁有所猜测。
他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疑惑与担忧:“是因为我吗?”
燕澄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和不安,他继续追问:“我在西北闹出的动静太大了,让大哥在朝中难做了?”
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燕濯,试图从燕濯的表情中找到答案。
燕澄越想越觉得事情就是这样。
自从他在西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纵横驰骋,屡立战功,闯出了赫赫名声之后,在民间的风评便如潮水般高涨。
人人皆传颂着他的英勇事迹,称赞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甚至有人预言他将成为下一位守护西北边境的镇北侯。
随着赞誉之声越来越多,一些更为大胆的言论也开始在暗中流传。
有人私下议论说,如果燕澄登基为帝,大夏将会迎来怎样的繁荣昌盛。
虽然这些言论只是在暗中悄悄传播,但对于掌控着天下的景熙帝来说,想要知晓这些风言风语并非难事。
景熙帝自然是不愿意听到这样不利于自己而利于他人的言论,哪怕这个人是他的亲生儿子。
从一年前开始,景熙帝时不时就要来信一封,字里行间皆是对燕澄的告诫,让他在西北安分守己,不要做他不该做的事。
燕澄猜测,景熙帝大概是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战功赫赫的曲家人,进而威胁到他的皇位。
就如同当年以战功名震天下的楚王一般。
楚王曾是皇位的热议人选,景熙帝登基后将他视为心腹大患。
燕家和自己的关系紧密相连,这辈子都无法割舍。
景熙帝越是对自己忌惮和不喜欢,燕家人在朝中的日子就越发艰难。
毕竟,景熙帝才是那个大老板,他说的话还是很有用的。
燕家的其他人还好,他们大多不在京城之中,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
唯有在翰林院任职的燕濯处境最为艰难。
即使他娶了四公主,成为了景熙帝的女婿,景熙帝对他也没有什么好感。
燕濯经常被景熙帝叫去乾清宫,面临着种种刁难。
景熙帝倒也没有明目张胆地为难燕濯。
毕竟作为一国之君,若是公然针对一个臣子,难免会让人觉得他心胸狭隘,不是个大度的皇帝。
他只是故意让燕濯去做一些棘手、费力又不讨好的事情。
四公主心疼自己的夫君,不是没有委婉地劝过景熙帝不要如此为难燕濯。
然而,她的劝说非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让景熙帝更加不喜欢燕濯了。
景熙帝觉得是燕濯教唆四公主吃里扒外,不向着自己这个父皇,而向着夫君。
燕濯刚开始的时候,还能忍耐,心里想着皇帝总不能一直小心眼地和他一个在翰林院的小小臣子过不去吧?
他想着着景熙帝早晚能够放下成见,不再为难他。
然而,景熙帝却真的一直小心眼,一直揪着燕濯不放。
那些繁重而又没有意义的任务源源不断地压在燕濯的身上,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最终,燕濯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恰逢景熙帝最近迷上了炼丹,对朝政之事稍有疏忽,无暇顾及太多。
燕濯趁机想法子谋划,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成功地被外放到西北来了。
其实,对于燕濯本人来说,在哪里做官并不是最重要的。
他觉得只要是当个好官,在哪都一样。
他只是心疼四公主,不想让她离开自幼自由长大、充满回忆的京城。
四公主知道他的难处,主动提出外放,然后他们夫妻俩才火速带着孩子来到祁连城。
他们夫妻俩动作迅速,行程谁也没告诉,所以燕澄才会知到他们上门拜访,才知道他们来了。
燕濯坦然一笑:“来都来了,我又不能再回去,之后还要澄儿多加照顾了。”
燕澄叹口气,展颜笑:“好说好说。”
大哥哪里是需要他照顾,只是说这种话来让自己不要太在意他来西北当官的事而已。
*
自古以来,那些沉迷于磕丹药以求长生不老的皇帝,几乎都没有好下场。
他们之间的区别,无非就是死得早些或者死得晚些的事罢了。
景熙帝无疑是要死的早的。
他只嗑了一年的丹药,便让自己的身体遭受了极大的损害,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大半身子都垮了,命数也即将走到尽头。
面对这样的消息,燕澄满心复杂,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年万寿节上那发生的事。
燕澄还记得,那年有一人别出心裁地献上了所谓的神奇丹药,并声称此丹能让人延年益寿。
那时的景熙帝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份“好意”,并且对那个献丹药的人予以严惩。
谁能想到,岁月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竟会让景熙帝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
曾经那个对炼丹之术嗤之以鼻的皇帝,如今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亲手将自己的身体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燕澄不禁感慨万分,心中暗想:果然,有的人年纪越大,头脑越不清醒。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