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爆炸核心越近,烧伤越严重。
这么危险的洲际导弹上天,有哪一个大势力不提心吊胆?
万兴邦早就下了命令,从点火开始,龙国多颗卫星就锁定了两颗洲际导弹,全程收集数据。
西方各大势力,比如鹰酱和老毛子,卫星技术比较差,追踪的时候只能使用比较原始的手段。 原始的手段,指的是光学传感器。
这些卫生的光学传感器,大多能检测到可见光和红外光,以此来监测大气层上的物体活动。 …………
重点是导弹。
这种监测手段可靠性不太高,有些人会出现误报,搞出过一些乌龙。
按原来的历史轨迹,直到七十年代,才有了第一代的早期导弹发射警告系统。 又过了十多年。
到了八十年代,新一代的监测卫星,结合了光学和红外传感器,采用更先进的信号处理系统。 速度更快。
可靠性也提高了。
龙国就是另外一种情况。
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广的监测范围,温度也远远超过鹰酱和老毛子。 万兴邦计划利用卫星网络,组建一个反导弹系统。
第一次发射洲际导弹,表面上只是试射洲际导弹,实际上也是对卫星网络反导弹的一次测试。 让卫星网络实时监测导弹。
只有先捕捉,先锁定,先监测,才能谈拦截!
这一次发射的两颗洲际导弹,采用的是二级推进系统。 一级推进气,能给导弹提供足够的加速度。
按设计要求,在进入太空的时候, 一级推进器的燃料消耗完毕,并主动脱离以免造成干扰。 二级推进器必须紧跟着点火,继续给导弹提供足够的推力,让导弹进入太空。
脱落的导弹推进器,不是直接扔了,也不是不管了。 必须销毁。
导弹推进器也是高科技的结晶。
要是不销毁,万一落到某个大势力手里,集合一批专家学者,有可能反推出先进的推进器技术。 销毁推进器第一步,在数百里高空,推进气自由落体,达到一定的速度,和大气层剧烈摩擦。
急速升温。
达到红热状态。 进而燃烧。
达到一定温度之后,推进器中的冲压发动机就会发生爆炸,完成自毁,把整个推进器炸成碎片。 此时。
推进器还在高空,就算是炸成碎片,也在高速下落,继续和空气剧烈摩擦,直到烧成灰烬。
发射卫星的火箭推进器可回收。 洲际导弹推进器可回收吗?于.
从技术层面来讲,无论发射卫星的火箭推进器,还是发射洲际导弹的推进器,都可以回收! 问题是现实情况不允许!。
导弹是干什么的?
洲际导弹又是干什么的? 都是武器!
都是用来攻击敌人的!
在和平年代,两款武器除了试验,基本上用不着,没有回收的价值,回收还不如研发的资金多! 非和平年代,洲际导弹都飞到敌人领空了,脱落的推进器怎么回收?
肯定不能落到别人领地上! 多加点燃料飞回来?
先不谈安全性,也不谈成本,这么做肯定会增加洲际导弹的体积和重量,影响洲际导弹的性能! 任何一款武器,价格是第一要素,性能是第“二五七”二要素。
在不考虑价格的情况下,性能就是最重要的,不能因为要回收,就影响了洲际导弹的性能! 因而。
不管技术可行不可行,不管有没有价值,洲际导弹的推进器只有毁掉,没有回收。
除非将来某一天,某些资源特别、特别、特别珍贵。 洲际导弹还非用不可,不用不行,没有可替代品。
才会考虑用一定装置回收。 此时。
在二级推进器的推动下,可洲际导弹离开了大气层。
两颗洲际导弹的飞行高度并不一样,但全都超过了八百公里的实际高度。 通常情况下。
大多数弹道导弹的飞行高度, 一般不会超过一千公里,也不会低于一百公里。 发射阶段、攻击阶段除外。
导弹飞行的高度越高,航程就越远,攻击的时候,下落的速度就越快。 同时。
分享的高度越高,需要的推力就越大,需要的燃料就越多,导弹的相对体积也就越大。 飞行高度超过五百公里的导弹,射程大多超过一万公里。
很显然。
龙国发射的两款洲际导弹,不管是通过发射井发射的,还是通过发射车发射的,射程都超过一万公里。 这只是基础数据,实际射程绝对不止一万公里。
此时。
两个洲际导弹都进入自主飞行阶段,处于接近真空环境中。 这一阶段,是导弹生命里程的中段。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