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时候,基地预热很久的第一次地震应急演练开始了。
因为是第一次,难度没有设太高,是在白天进行的。
上午九点,2区、9区以及手机的地震警报准时拉响,各区居民在规定时间内拿上应急物资跑出家门,在宽敞平坦的地方集合避险。
每个区域都在住宅区外设置了类似的紧急避难场所,那边安装了防落石的铁丝网,也安装了安全指示灯和防坠坡的铁索,当x级以下——基地给出的参考是5~6级——地震来临,居民判断在附近紧急避难场所足以避难的话,只要聚集在这里等待救援即可。
但到了x级以上大地震时,居民可以在灾难间隙,跟随安全指示灯指引,前往更高的区域进行避难——这一点指示的就是11、12区了。
前两次应急演练,只是让居民熟悉了一下自家附近的避险路线。
第三次的时候,就让居民按照大地震时的方案,有序前往11、12区,途中工作人员用广播沿途告知需要注意的危险区域和地形,可谓是非常周到了。
第四次和第三次一样,除了演练时间。这次选在了夜间进行。
于是各区居民吭哧吭哧地在半夜爬山。
好在这四次演练都非常顺利——虽然中途也有诸多问题,但到底没人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所以都配合得很好。
期间,许多难民对跑太高有意见,建议将避难场所设置在中段——对此,基地也给了解释。
一个是中段沿途都有山崖峭壁,有落石风险。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当然就是海拔了。
如今远洋基地的海平面高度,看似还不足以容纳船只通行,甚至很多高楼都无法覆盖,但去年海水到来的时候,由于地震因素,是伴随着严重海啸的。
在那之后海水高度减退,才有了如今的场景。
当然,并不是所有基地都像远洋基地一样倒霉,也有缓慢、给足了应对时间的吞噬类型。
看天意。
所以萧山基地也不敢确定,海水到来时是以什么样的姿态来临,他们必须做足一切准备。
知道了这个情况,难民们便再也没有意见。
虽然难民们看到11、12区的住宅楼都难免会眼红排斥,甚至在演练结束之后还发生了多起入室盗窃,但到底都顺从地配合了。
四场演练前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十一月时,开始降温了,不过只降了一点,三十度多的样子,比漫长的夏天要强很多。
桑喆暖房里的菜又收了一波,然后想了想,没有再种。
如果现在继续种,冬天更难伺候不说,收获的时候,多半正好赶上系统预报的大地震期间,能不能赶上收获还两说呢,一个不小心就浪费了。
非但如此,桑喆还打算把暖房给拆了。
本来就是个想法,不过还在嘀咕着,陈夏就直接叫上谢岩和于凡他们过来实行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