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下碣隅里的核心阵地成为了中米两军交锋的焦点。志愿军的战士们如同夜色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冲入米军的阵地。
他们的身影在废墟中穿梭,手中的武器在黑暗中闪烁着寒光。米军士兵们在睡梦中被惊醒,慌乱地抓起武器,试图抵抗这突如其来的攻击。
“冲啊!”志愿军的战士们呐喊着,向米军的指挥所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子弹在空中呼啸,炮弹在地面上爆炸,火光映照着战士们的脸庞,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坚定和无畏。
米军士兵们在志愿军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但他们仍然凭借着火力优势,进行着顽强的抵抗。
史密斯的房间内,子弹已经飞了进来,在墙壁上留下了一排排弹孔。史密斯站在房间内,望着窗外的战斗,心中不禁一阵紧张。
他知道,如果志愿军攻占了指挥所,那么整个陆战一师都将陷入绝境。他迅速下达命令,让里奇再次组织预备队投入反击,一定要将志愿军的进攻打退。
里奇中校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起来。他组织起一支由各营残余兵力组成的预备队,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发起了猛烈的反击。
米军的士兵们在里奇的带领下,如同疯了一般,向志愿军的战士们发起了疯狂的攻击。他们凭借着火力优势,将志愿军的进攻队伍打退了一段距离。
然而,志愿军的战士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们重新整队,再次向米军的阵地发起了冲击。战士们在冲锋中,不断地有人倒下,但他们的脚步却丝毫没有放缓。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的进攻开辟出了一条血路。
在战斗中,朱文斌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冲进下碣隅里村里的很多志愿军战士,并不是奔着敌人去的,而是四处寻找食物和被服。
他们被寒冷的天气冻坏了,已经几天没有进食。即使在子弹横飞的战场上,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他们放弃了消灭米军的机会,首先满足第一需要。这给了米军可乘之机。
朱文斌过去跟日本兵和国民党兵都较量过,但在战斗中跪下缴枪的米国大兵,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朱文斌说,他们是跪下把手举起来投降。
中国俗话说“男膝下有黄金”,而米国人不一样,思想很开放,说跪就跪,一点军人的尊严也不要,一点都不脸红。朱文斌认为,米国兵是被英勇的志愿军吓坏了。
志愿军在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还舍生忘死地冲击,继续爬着往前冲,这精神,谁见了都会胆战心惊。
然而,志愿军的战士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其一,饥饿。几乎所有血战长津湖的老兵都提到,他们攻击前几天,都没有吃过饱饭,有的连队甚至断粮,饿得走不动路,冲锋时的奔跑缓慢,易遭敌杀伤。
一旦攻入米军阵地,多数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处找吃的,从而使许多装死的米军得以逃脱。这一点,米军的文献中多有记载。
其二,冻伤。米军在部署防御时烧毁了沿途所有的草房,不给志愿军留下任何取暖的地方。一些被俘的中国士兵没有鞋子穿,他们赤裸的双脚冻得血肉模糊,不成样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