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凌厉的剪辑风格,再一次居功至伟。

林超贤执导的电影,最后聚焦的还是个体。

就像在大的战争背景下,在巴格达拆弹的詹姆斯。

就像全球追铺本·拉登时,在办公室焦躁不安的玛雅。

导演一直在讲述的,是个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异化。

只不过,他把这种极端环境放置在当下。

也就是战争烽火下的巴格达,恐怖火焰交织下的巴基斯坦,2015年恐怖袭击笼罩下的红海。

这使得他的电影,锐利如匕首。

就像一些媒体,对《湄公河行动》的评价,是残酷无情一样,他总是将各种形式下,可见与不易察觉的暴力,用新闻纪实的方式再现出来。

他也总是将暴力的受害者,或者是平抑暴力的一方,慢慢推向暴力的漩涡。

他的电影锋利就锋利在,既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也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制度保证下的环境是什么,就决定了个体命运是什么。

在影片中,触发恐怖分子像疯了一样,是因为他们的首领被蛟龙突击队击毙。

在平抑暴力的过程中,慢慢倾斜为针对中国公民的暴力,并最终发展到无差别暴力。

除了言语上的辱骂,恐怖分子到底还是将枪口,对准了中国公民。

邪恶的环境,生发出强大的腐蚀性。

涉足者,没有人可以全身而退。

林超贤不是愤青,而是制度的监督者,也是社会的观察者。

他在感情上,始终保持了一贯难得的清醒。

在恐怖分子疯了时,蛟龙突击队有人偷偷地,放走了一个小女孩。

后来,她在法庭上出面做证。

这是事实,也是电影,从宏大迫近伟大的关键要素。

影片高潮部分,发生在沙漠中的战斗,也是恐怖标签的由来。

蛟龙突击队漫长而残酷的战斗,用的是法律和正义的名义。

很多观众对这一段表示不解,因为只要有人说出恐怖分子的首领,被击毙就可以了。

那么,该事件的性质就会变成,蛟龙突击队击毙了恐怖分子的首领。

在 2015年 3月 29日后,对于红海来说,这件事的严重性,并没有差多少。

林超贤永远有好多话要说,《证人》109分钟,《湄公河行动》124分钟,《红海行动》138分钟。

《证人》也好,《湄公河行动》也罢,视角都很明确,执行也很坚决。

但《红海行动》是群像,在这方面,他还是失焦了。

这毕竟不是一部政治电影,而是一部新闻纪实电影。

政治需要冰冷无情,而新闻却需要感情。

但感情是这世上最容易失控的东西。

电影到底不是政治,也不是新闻。

新闻只是它的形式,是力量的方式,但不是力量的源头。

电影需要态度,更需要秩序。

需要在独特的形式下,做到集中和完整。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