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观!”贺斌点点头,“对了,说个正事,你管廊分段式“打压试验”从哪里想出来的?”
“啊……就是上次,有个工人提了一下,我躺床上一想,就这么回事!”张磊不好意思的抹了抹头。
“创举,绝对是个创举。”贺斌不停的称赞。
张磊不好意思的笑笑:“传统的整段水压试验太耗时耗力,我想到的这个分段打压,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更精准地定位问题,一举两得。”
“你想这就跟工程分包一样,肯定分包的段多自然是比一根长管子整体试验来的快!毕竟是中国国情嘛!”
贺斌明白,“法国人人工贵,而且有工会,它又要下午茶,又要周末,还要福利待遇。国内国情可不一样……那压根就不把你……”
两人正讨论得热烈,莫博文对张磊的新工艺赞不绝口:“张磊,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分段打压的想法,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从成本角度来看,分段打压也能有效减少资源浪费,长远来看,对项目的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我总是有一些疑虑。”
张磊笑着回应:“材料……”
“材料不是问题。”
贺斌提出了对新材料使用的担忧:“虽然新工艺提高了效率,但新材料的应用,我们必须严格把关,确保每一环都符合标准。”
“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不能有一丝马虎。我会和生产技术部再对接,确保所有材料都经过严格测试。”
“人材机法环。”张磊思考着,
“从成本角度,寻找性价比最高的材料方案,既保证质量,又不超出预算。”
例会上,廖队有些敏锐的政治敏感度。他立刻意识到,这工艺可是申报国家级工法。
廖队在项目公司班子会议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设立一个专项小组,对着工法进行深入研究。”
“那就由你牵头吧。对新材料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要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不受影响,万无一失。”方总经理直抓主题。
在循环水廊道的施工中,由于新工法的实施,莫博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少混凝土的裂缝。
“张磊,你那边的钢筋结构得给我留点空间,我这边要试试新的配合比,减少裂缝的产生。”莫博文在一次现场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张磊笑着回应:“放心,这点我考虑过,咱们双剑合璧,没有过不去的坎。”
“材料+机械+工法”搞定,接下来,自然是“人力+成本”喽。
商务部裴丽丽,自然成了主角。
她的师傅,孟姐将这件事交给她,也算是锻炼新人了。
工地现场,张磊报着钢筋数量。
裴丽丽在一旁认真记录着:“我会把这些都纳入成本控制计划,确保每一项改进措施都能在预算内完成。”
几个月的工地实习,让作为造价员的裴丽丽,不仅精通数字,更懂得如何在数字背后寻找最优解。
在一次深夜的探讨会中,她对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试图找到新材料与新工艺的最佳平衡点。
“张磊,我算了一下,如果采用这种新材料,虽然初期成本略高,但长期来看,降低了工期、节约了人员成本和维护成本的降低,总体上是划算的。”裴丽丽向廖队汇报着自己的计算结果。
张磊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丽丽,你总是能从数字中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有你在,我们的专项小组就多了一层保障。”
豪哥也加入了讨论:“我同意丽丽的看法,质量与经济并重,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廖队则提出:“大家集思广益,都谈谈自己的想法。”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