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他各国的服装,则是以膀大腰圆为主,就是现代常说的微胖最美,衣服较为宽松,男女老少的舒服才是第一位的。现代社会那些拍的所谓战国服,假如穿的不是楚服而是中原之地的衣服,简直没眼看。秦服最节省布料,衣服下摆只到膝盖,裤子是外漏的。特例是骑兵,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各国骑手统一穿胡服,是后世骑装的祖宗。
衣料也有地方差异:大部分皆以丝为贵,因着织法和密度不同又分绢(就是纨)、纱、罗、绫、绢、绡等,后世统称为丝绸又或者绫罗绸缎概括。“半匹红纱一丈绫”,“一曲红绡不知数”,都是蚕丝制品,都是很贵重的等价货币。
而秦尚简朴,秦的国力都用于耕战了,贵族不穿丝绸;同样不穿丝绸的还有齐国,各地以齐最富,拥有盐铁之利,但是齐国也不穿丝绸。齐国不穿丝绸的历史要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齐鲁商业战,自齐桓公输掉长勺之战后,齐国的管仲便施行了一个计划,下令全国禁止种桑养蚕,全部都从鲁国购买,等鲁国尝到甜头后,举国改田为桑,此时齐国又停止向鲁国购买丝织品,一举摧毁了鲁国的经济。于是,丝织品便从齐鲁大地消失了。
衣服的图样同样有差别,云纹在各国最为常见。各国的吉兽不同,楚地吉兽是九头凤,楚地上下女子都喜欢穿在身上,楚地男子的衣服上还能见到大象,这个时期的楚地是有大象的,是“徙不轨”的流放之地,生态相当原始。其他各地的吉兽为玄鸟等华丽鸟类,长得不太一样,是凤的同族。龙是从始皇帝自称龙祖开始,才成为了王族专属,此前也不流行。
恶补了几天知识,又向着侍女和陈平等人请教了那么多,虞婉早就不是此前的小白了。
粗眼一看,眼前几人虽猜不到具体是谁,但是已经确定,分别为:齐、赵、魏等地的大贵族。
其中一人上前一步,抬手施礼假笑道:“吾等冒昧求见大将军,还望大将军海涵!”
项羽一看几人皮笑肉不笑的样子,便知几人前来未必是好事,压住心底的不快,摆手道:“无妨,诸位贵人有话请讲。”
那人道:“吾等义军一路追随大将军至此,共担讨秦大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敢邀功,但求推翻暴秦,还吾等朗朗乾坤。然吾等士卒皆疲,粮草短缺,还望大将军解吾等燃眉之急。”
本来就是起义军,没有兵器就抢秦朝的府库,没有粮草就劫掠沿途的居民,经常性的粮食短缺都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是眼看咸阳在望,这个时候几人跑来索粮,显然不只是为了索粮。
说话那人正是魏王豹。
原来刘邦从张耳处回来后,合计了一番,便去寻了魏王豹。
齐地王族是吕氏,因着吕氏的关系,是刘邦的“自己人”;此次楚军两路而发,覆灭大秦是意外惊喜,是秦二世胡亥作死的功劳,各路诸侯名义其实是救赵。所以齐赵两地的诸侯,刘邦是不会去的,于是魏王豹便成了刘邦手里最好的枪,做了这个出头鸟。
刘邦也不用做什么,伏低做小陪着饮了几杯酒之后,魏王抱怨抱怨楚军霸道的时候,刘邦趁机从身上拿出一个玉器,道:“勿要与大将军置气,吾等讨秦本是不易,和气为上。弟从咸阳得了这件宝贝,今送与魏王,权当赔罪!”
魏王豹本来就是战国时期的名将,魏国灭亡后便蛰伏了下来。始皇帝死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魏国便趁势起兵,又有昔日信陵君门徒张耳相助,前期复国之路比刘邦起兵时顺畅多了。刚开始是魏王咎即位,死于章邯之手,而后魏豹便成了魏国之主。这里可没有君子不立危墙的说法,造反呢,认真点,都是要拼劲全力的,一地之王带兵出征是很正常的事情。
魏豹做主后,“席卷千里,南面称孤”,心底自是有一份骄傲的。虽然刘邦百般拉拢,但是魏豹和张耳都是中立派,反正魏王作为仅存的几位姬氏血脉,是看不起刘邦的,反倒是隐隐有倒向项羽的趋势,是诸侯中的亲项倾向派。
作为项派亲近之人,看到刘邦拿出咸阳的东西,自然有想法的:咸阳可是个好地方。
此时的咸阳有多好?
咸阳一城,原住民40万加迁来的70万,百万以上,是这个时代的超级巨城!并且都是秦始皇迁来的“天下富户”,此时全天下最有钱的百万人,都在这一个城里。
如果算上“骊山刑徒”,咸阳的人口数简直超越古代人类想象的极限。
作为对比,文景时期的长安,才30万,到了最鼎盛时期,都不一定敢跟咸阳叫板……
咸阳可是始皇帝强制从全国各地迁徙搞来的人口,是这个时代的瑰丽奇葩,没有之一。
前数五千年,后数两千年,翻遍地球仪,都找不出第二个咸阳。
于是刘邦走后,魏王豹便想去寻项羽,又怕项羽怪罪,索性多找了几个诸侯,来找项羽想要从咸阳啃一口肉来,哪怕是喝口汤也够饱了。
项羽一听就懂了,暗恨魏豹短智,对着几人道:“汝等欲如何?”
魏豹梗着脖子道:“吾等共赴咸阳,共诛子婴!”
说什么共赴咸阳杀秦王,秦黄帝子婴只上了二十几天班,然后就投降刘邦被关起来了,这些人分明就是想要瓜分咸阳财富。
自古财帛最是动人心。
项羽皱眉,已是不悦,道:“若吾不从,当如何!”
魏豹没说话,身后的韩王信上前一步,道:“自是鱼死网破,破釜沉舟!”
项羽不想应,那可是咸阳,谁不想要?
此时的项羽还不是那个富贵不还乡的项羽,咸阳也不是被付之一炬的咸阳。
哪知只是沉默片刻,便是阵阵讨伐之声:
“对,鱼死网破!”
“鱼死网破!”
……
项羽挥手,喊了一声“韩信”,便道:“容后再议。”
然后韩信便带人进来,把人赶走了。
气氛阴沉的可怕,虞修全程跟鹌鹑一样,也不找妹妹了,跟着韩信后头悄悄走了。
虞婉就想到了课本上讲的一件事,颤声道:
“大王,可是要屠城?”
……
……
……
时代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人文等,如有需要,会酌情更新到作品相关,减小正文负担。
当前已更新:楚歌神话体系及其他。
本书中的人物性格和作风,均以史料为准,到目前不存在强行升智或降智情节。
比如魏豹,历史上反复横跳,就是个没脑子的,被刘邦和项羽都羞辱过,最后被刘邦所杀。
再比如张良,人间妖孽……
刘邦五十岁入关中后纳了齐国的戚姬,此后刘邦待戚姬和项羽待虞姬是一模一样,后来生下刘如意后爱屋及乌最为喜爱,还说此子最类我;刘邦乃至整个老刘家,大多好龙阳。这些事件,均有明确记载,如不属实,挖开棺材板找史官,别找我。虽然本文刘邦是反派,但是不存在本人恶意抹黑刘邦。
再比如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卒的事情,史记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太多了,甚至为了给老刘家正统找解释,多次出现昧良心不讲法的地方,有问题找史官。
虽然史官不容易,司马迁也是好惨一人,但是史记不可尽信。
历史记载中神神鬼鬼的东西不做本文参考素材,本文无神。
本文不需要剧透,历史就是最大的剧透,除猪脚外,其他人物性格均尽力参照历史进行,书中事件尽力追随历史。
有冲突的地方,会尽量给出本人认为最合理的,比如二名非礼也,来自春秋公羊传。历史上的虞姬有没有哥哥都不一定,能肯定不是孤儿,虞子期是后人杜撰的名字,不可信。
反秦联军中也不可能存在铁匠,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不是那么回事,有说虞姬的哥哥是项羽军中铁匠的,简直是离谱他哥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都是后人两眼一闭瞎编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