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生产力低,每一份资源都利用到了极致。
就说豆这个东西,既然豆不是什么好粮食,为什么还有人种豆?因为豆能固氮啊,地力有限,休耕的时候种豆。
豆子种的多了,自然是要吃的,大豆是下等食物,灾年吃牲口吃;叶子当做菜吃;豆杆是柴火,七步诗就有一句,煮豆燃豆萁;大豆其他部位就留在地里肥田。大豆的全身上下,利用的明明白白。
虽然古代收税不要大豆,但是古代除了粮食税以外还有草料税,每年要上交五石的鲜料和两石的干料。所以官服虽然不要大豆,但是会接受大豆的叶子和茎秆。
藿的吃法通常是和其他主粮一起煮,秦汉时期非常流行,叫霍羹,是下层人民常见食物。
薤(xie):据说是蒜,不敢肯定,略。
葱:就是葱。
除以上五种外,还有一个瓜。
苽(gu):茭白。不过很多说法里,认为茭白不算菜,算六谷之一里的主粮。
除了粮食和蔬菜,当然还有水果啦。
五果:枣、李、栗、桃、杏
据说先秦还有苹果和梨,苹果叫萘。不是很确定,反正到三国时期是肯定有的,孔融让梨。
除了这些,常见水果还有香瓜,就是小时候的甜瓜,这个并不是西域的东西,现代出土的某尸的肚子里就有。
然后最最重要的是,梅,但是梅在秦汉都不算水果。
梅在先秦是很重要的调味品,是酸的主要来源之一。梅能软化肉质,做出来的肉会软烂酥香;梅不仅用来做菜,还能曹操煮酒论英雄;梅也能当菜的,大米团子配青梅,这可是二战时期小日子的标准军粮。
最重要的放在最后,秦汉时期吃什么肉?
花样可多了。
五畜:牛、犬、羊、猪、鸡。
牛在秦以前都不是什么战略资源,吃用来吃的,最上等的肉,没有杀牛犯法一说。
狗肉在秦汉很流行,刘邦特别爱吃狗肉,但是贵族认为狗肉不上台面。
羊也是很流行的肉类,有一些穿越书里还写什么羊膻所以香料去膻之类的,不爱吃就不要自以为是,羊肉吃多了很多人就是奔着那个羊膻去的,多少带点才叫羊肉。战国时期赵国特别爱吃羊,然后就因羊膻味泄露了行踪,赵括被白起一举拿下,纸上谈兵这个故事里有专门提到羊肉的。
五畜是正统的肉类,但是真要考究起来,那得说六畜、六禽、六兽、六珍,现代人常见的古代都有了,现代人吃的一些东西古代人虽然因为交通和养殖捕捞技术吃不到,但是古代能吃到的东西现代早就保护动物甚至绝种了……
比如秦汉时期大雁就是很常见的动物,所以大雁才能成为执雁礼的道具。
3.调味
秦汉时期的人,吃的饭啥味?
答案是五味:酸、苦、甘、辛、咸。
先说咸,当然指的就是盐。齐国以盐铁闻名,齐国的海盐技术发达;巴蜀地区盐泉产量也很高,所以用盐巴来指盐是对古巴国最大的肯定。巴国后来被秦国灭了,巴蜀归秦。
秦汉的盐是粗盐,但是并不是大块的,大块的是矿盐。
苦:不是很理解……emmm……
辛:是指葱姜蒜一类的东西吧,这个争议很大,现代有很多说法支持先秦就有辣椒了,叫秦椒。
酸:前面提到了,先秦普遍使用梅子作为酸味剂,古代人超爱吃酸的,各种记载我就不罗列了。除此以外还有醋,不用怀疑古代有没有醋,酒醋同源,酒的历史有多久醋的历史就有多久,酒变质了就会变成醋,所以现在很多白醋还能闻到酒味。楚辞里面的楚国人可是很能吃醋的。
甘:就是甜。一般都是指麦芽糖,很普及,西周就有了,但是因为需要用到糯米,所以对底层人来说也算奢侈品了。甘蔗有食用记录,蔗糖榨糖要到魏晋以后了,然后就是糖三藏从阿三带回来的制糖技术。
除了五味以外还有五臭(xiu)等等。
这里不提。
最后说下食油。
动物油不用说的,只说植物油。
先秦有两种植物油比较普及,一种是苏油。
苏是白苏,紫苏的亲戚,苏油有独特的香味,吃的时候类似现代的凉拌菜点香油。
另一种是麻油。
麻是苎麻,苎麻的茎秆叶子用来纺线做衣服,种子就用来榨油,也是一种利用的很彻底的植物。
除了吃以外,平民家里的灯油也会用麻油。
别问贵族用什么照明,贵族花样多,苏油牛油蜂蜡都是有的。
芝麻是汉代传入的,为了和本土的麻区分,芝麻当时叫胡麻,是第一种大规模流行的油料作物,出油率高。
胡椒也是汉代从西域搞来的,有一个说法,说汉代未央宫的椒房殿,其实就是金屋,因为胡椒价比黄金。也有说椒房殿用的是本土花椒,取其香气。有争议,我就不下结论了。
========割========
很晚了,今天就到这里。
如果有需要的,我再补充。
放到作品相关,并不是我吃饱了撑的来科普,是为了防止将来被啪啪打脸,本故事的文化科技等皆以作品相关为准,如果不准,对不起我尽力了,已经很努力的找资料了,能改的话我会看到评论修改的。
也是为了防止自己想当然的以所谓穿越者的心态去作弊,那样对待古人,那不叫作弊,那叫不讲基本法。
很多书里的什么炒菜之类的,本故事没法用,没那么多优越感的,很多事情古人已经到达了当时科技的极限,并不是他们想不到。
再比如什么虫灾里的小龙虾,小龙虾最早也得是大清才有的东西,本文是历史穿越,不是架空,真的做不到。
本书当然会用金手指啊,穿越者的九年义务教育不能白学的吧,金手指基本上就以我查到的那些资料为准了,那些资料就包括作品相关里的这些。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