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刘知远毫不犹豫地摇头拒绝,头晃得像个拨浪鼓似地,他又不是傻子。

民间的俗语:“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

《唐律疏议》:“弩一张加二等,甲一领及弩三张流二千里,甲三领及弩五张绞。”

他这个普通老百姓有了甲那不是护身器,而是催命符。

少年愣了下,没想到他竟然毫不掩饰地拒绝。

随后少年反应过来,“那这样吧,你若胜我,我保证我在这一天,没有一个人敢来滋扰你,你也不用再去割草,可以安心在家陪着你家娘子。”

“先不要忙着拒绝,否则,我明天指明要居庸关那里的草,看你怎么办。那你就得翻过你家旁边的关沟走上五十里路了。”少年附在刘知远耳边低声威胁道,“你身为本地人相信你也知道这关沟往日无水,可是一旦上游下雨有水那便是凶的很。”

刘知远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复杂地盯了这人小鬼大的少年一眼,不顾旁边李三娘拼命拉扯衣袖,沉声说道:“说罢,比什么?”

少年看了他一眼,轻笑道,“你不是一直在瞥你的木棍吗,那我们就比棍法好了。”

少年不顾众人阻拦命人在庄里的晒谷场点上一把大火。

刚开始二人还能点到为止。

刘知远虽然不是很懂厮杀搏命之道,但胜在臂长力沉,手中木棍被他舞得虎虎生风。

当然这木棍自然只是一根普通的木棍,那禾担二头太尖,容易伤人。

所谓“一力降十会”,尽管少年的家学渊博,武艺不凡,终究还是吃了年纪太轻力气没长足的亏,每次只能仓皇防守,虎口被震得发麻。

一直被压制的少年感觉越来越憋屈,胸口有把烈火越烧越旺,之前在一旁呐喊的士卒们都已鸦雀无声,他深感丢了面子。

“啊——”少年一声大吼,完全不理会刘知远的招术,手中木棍直捣刘知远下身要害,刘知远本来要砸向他肩头的木棍只好收了回来,扭身跨步躲过这阴险一棍。

少年这招颇为无赖,按说刘知远的木棍会先他一步砸中他的肩头,他应该以一招“霸王抗鼎”横棍在前,挡住这一击。

只是这样一来,他又得承受刘知远的居高临下的一棍,本来他就已经虎口发麻,要是再吃这一击,恐怕就得棍棒脱手了。

心高气傲的他哪里承受得了这个,加上他总觉的对方看向自己的眼睛都是轻蔑鄙视之意,自是凶性大发,不管不顾地玩起了阴招。

二人比试继续,每当少年处于下风时,便会屡屡用上阴招摆脱困境。

俗话说,“泥人尚有三把火。”

刘知远一来挂欠家中娘子,二来他也是个年轻人,血气方刚。

眼见这少年三番二次直攻其下三路,玩得一个就是以轻伤换重伤,刘知远那双眼睛眯缝起来,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当少年再一次使用“直捣黄龙”应付他的“横扫千军”一招时,刘知远又是一个跨步扭身躲开,侧身对着少年,其手中那本来就没有用实的虚招突然棍花一闪,高举而下变成了“力劈华山”。

按照刘知远的本意,少年每次用那无耻一招扳回局面时,身体与头都会前倾低垂,他这一棒正好敲在他的头盔上给他听个响,让他“醍醐灌顶”认输。

孰料少年此次也是吃准了他会回防。所以刺向他下身的那招“直捣黄龙”也是虚招,故而便很快收回。

少年昂首得意地阴笑着,手中木棍便要砸向对方,“咚”的一声闷响,刘知远的木棍狠狠地砸中了他的头盔。

“啪”的一声,少年手中木棍掉在了地上。

“好棍法!”说完这句,少年一头栽倒在地上,一缕血迹从其鼻中渗出。

“少将军!”

“杀人了!”

围观的士卒全都惊呼起来。

眼见闯了祸的刘知远丢了手中的木棍,飞快地往田间跑去。

身后,十几人大呼小叫地追了上来。

“抓住他!”

“别让他跑了!”

刘知远轻车熟路的在地头跑着,一口气直接跑到了李家在外的临时马棚处。

天气炎热时,马匹是不牵进庄里,就拴在此处。

他慌里慌张地解开了马匹,下意识地一路往南而来,因为那日,他见到安存秀他们便是往南而去。

“可知他们是何处兵马?”

“他们只言是从东北而来,并不知道具体来自何处。”刘知远摇了摇头,“到了李家庄也是偃旗息鼓的,并不知旗号,便是那少年在晒谷场点火都有人劝阻,说勿要显露踪迹。”

“他们初来庄中时有六千人马,后面走了三千,庄中还剩三千。”

“这——”安存秀犯起了难,对方连旗号都不打,这摆明了是另有所图,会不会是刘仁恭父子调来的援军,半路埋伏?

不行,自己现在不能先去支援安存仁他们了,得搞懂这支军队的身份意图。

安存秀从袖中掏出一个竹哨,放在嘴边用力一吹,“咕-咕-咕”的类似夜枭鸟叫声想起。

随后,东面也响起了鸟叫声,不一会儿人都聚集了起来。

“你来的路上可曾见到哨探?”安存秀问道。

眼见对方一脸迷糊,安存秀便解释道,“就是如我们这般,在外刺探消息的。”

“没有。”刘知远摇了摇头,突然他拍了下后脑勺说道:“不过那些人在追我的时候,曾在路上大呼小叫,似乎喊什么人帮忙。可是我却没看到有人出现。”

“什么时候?离这多远?”安存秀闻声紧张问道。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