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观察到李斯已经流露出愿意配合的意思,他满心欢喜地告辞离开,回去向胡亥报告说:
“我遵照您的明确指示,去与丞相李斯沟通了此事,丞相李斯已经表示愿意遵从我们的安排。”
胡亥一听,得知连李斯这样的重臣也肯依他们的计划行事,心中大喜,心想既然已经迈出了这一步,那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顺势而为,好让自己能够顺利成为二世皇帝。于是,胡亥和赵高开始秘密策划,他们伪造了一份诏书,对外宣称是皇帝的旨意,宣布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他们还准备了一封密信,打算赐给长子扶苏和将军蒙恬。这封密信的大致内容是:
“我巡游四方,遍访名山大川,向各路神灵祈福,以求延长我的寿命。然而,我的长子扶苏和将军蒙恬,他们统领着数十万大军驻守边疆,已经超过了十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未能有效推进边疆防御,反而导致士兵大量伤亡,没有立下丝毫的战功。更令我痛心的是,他们不仅不反思自己的过失,反而多次上书,直接指责并诽谤我的决策和作为。他们以未能被召回京城并立为太子为由,日夜心怀不满和怨恨。扶苏,作为我的儿子,如此不孝不敬,我深感失望。因此,我决定赐他宝剑一把,让他自行了断。而蒙恬,他与扶苏一同在外,本应规劝扶苏,匡正其错误,但他非但没有这么做,反而与扶苏同流合污,这是作为臣子对我极大的不忠。所以,我也赐他死罪!至于边疆的军队,我将它们交由副将王离统领,所有将士必须遵从王离的指挥,不得有丝毫违抗!”
诏书已经写好并加盖了皇帝的玉玺,伪装成是秦始皇的命令,随后胡亥便派遣了他身边的心腹之人,带着这份伪造的诏书急匆匆地前往上郡。在这个过程中,李斯是知情的。他心里清楚赵高的所作所为是违背天理、冒险求成的,但为了自己的家族和个人的安危,他不得不勉强自己参与其中,与赵高共谋,暂时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因此,对于赵高的所有阴谋和计划,李斯都表示了支持,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然而,人生的失败和名誉的丧失,往往都是因为这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和道德底线的念头所导致的。另外,赵高还担心扶苏会不遵从这份伪造的诏书,抢先回到咸阳,于是他自己也立刻乘坐着一种可以躺卧休息的马车(称为“辒辌车”)出发,亲自与他的心腹宦官一同坐在车辕上,以便随时掌握情况。在沿途行进的过程中,赵高仍然让膳食官员随行准备食物,以满足他的饮食需求。同时,文武百官也按照往常的规矩,向他汇报工作,仿佛一切都在正常进行,没有因为这份伪造的诏书而受到影响。辒辌车,这种专为休息而设计的马车,四周都巧妙地装上了窗帷,从外面看进去一片模糊,让人无法窥见车内的情形。这样一来,当赵高和他的同伙们坐在车里时,外面的人只能根据这辆车的存在,误以为秦始皇陛下还在车内安坐,于是都毕恭毕敬地站在车旁,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而车内的赵高等人,却利用这个机会,随意编造话语,对外宣称这些都是秦始皇的圣旨,仿佛他们真的在替皇帝传达旨意一样。好在这次旅途中并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紧急事件,所以只要他们能够对官员们的奏报随口应允,就可以轻松地敷衍过去。那些前来奏事的百官们,在得到他们的“批准”后,大都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地转身离去,谁也没有想到要去探究这些“圣旨”的真实性。因此,赵高和李斯所策划的这场阴谋,最终也没有被任何人识破。到了秋天,天气变得很不稳定,时而凉爽,时而闷热。再加上天空中太阳高悬,阳光直射到秦始皇乘坐的辒辌车上,使得车内的尸体在高温下逐渐散发出难闻的臭味。为了掩盖这股臭味,赵高又想出了一个计策。他伪造了一份秦始皇的诏书,声称皇帝需要鲍鱼,要求每位官员的车上都装载一石鲍鱼。官员们对这个命令感到十分困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由于秦始皇生前独裁统治,官员们已经习惯了无条件服从他的命令,生怕稍有违抗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因此,当这份伪造的诏书传达到他们手中时,他们虽然心中疑惑,但还是立刻按照要求去做了。鲍鱼本身就有一种独特的臭味,当官员们的车上都装载了鲍鱼后,整个车队都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样一来,人们就很难分辨出那股难闻的气味到底是来自鲍鱼还是车内的尸体了。赵高的这个计策果然奏效,他巧妙地利用鲍鱼的臭味来掩盖尸体的臭味,使得他们的阴谋得以继续隐藏而不被发现。不得不说,赵高真是狡猾又聪明。
他们立即加快了行进的速度,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穿越了井陉关,越过了九原,沿着蒙恬监督修建的宽阔直道,直接抵达了咸阳城。咸阳城中的留守官员,如冯去疾等人,早已得知皇帝即将回宫的消息,纷纷出城到郊外迎接。这时,赵高站了出来,他假传旨意,说皇帝因为病情严重,需要免除朝见。冯去疾等人并没有察觉到这是赵高的诡计,他们深信不疑,于是簇拥着装有秦始皇尸体的辒辌车,一同疾驰进了咸阳城。
再说扶苏原本被派去上郡监督蒙恬,管理那里的军队。突然有一天,胡亥的心腹使者带着伪造的诏书和御赐的剑来到了上郡,声称是皇帝赐扶苏自尽。扶苏看到诏书和剑后,泪流满面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准备用剑自刎。就在这危急关头,蒙恬匆忙冲进房间,他急切地劝阻扶苏说:
“皇上现在在外面巡游,还没有立太子。他让我带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并让您作为监军,这是国家赋予我们的重任啊!如果不是皇上对您非常信任,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呢?现在仅凭一个使者带来的诏书,您就要自杀,您怎么知道这背后没有阴谋呢?我们应该先派人快马加鞭去找到皇上,再次请示确认。如果诏书内容确实属实,到那时您再自杀也不迟啊!”
扶苏心中虽有疑虑,但使者却接二连三地催促他赶快自杀,这让扶苏感到十分无助和绝望。他痛哭了一场,回头对蒙恬说:
“父亲要儿子死,作为儿子不得不遵从。既然我已经决定赴死,又何必再多此一举去请求确认呢?”
说完,他便拿起那把御赐的剑,狠狠地向自己的脖子挥去。剑锋入肉,鲜血喷涌而出,扶苏随即倒地身亡。他的命运,与春秋时期的晋国太子申生何其相似,都是因为无法抗拒君王的命令而走向了悲剧的结局。蒙恬看到扶苏已死,心中悲痛万分。他替扶苏进行了简单的棺殓,并草草地埋葬了他。然而,使者并没有放过蒙恬,又催促他自杀。但蒙恬并不愿意就这样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他认为自己还有未竟的事业和责任。于是,他交出了兵符,让副将王离接管军队,自己则主动进入了阳周的监狱中,等待朝廷的进一步命令。使者看到蒙恬如此坚决,也无可奈何,只好匆匆返回向胡亥等人报告情况。
胡亥、赵高和李斯三人,他们的计划终于成功,于是对外宣布了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并立刻为秦始皇举行了葬礼,同时宣布胡亥成为秦朝的二世皇帝。胡亥即位后接受百官朝拜,文武百官都以为这是秦始皇的遗命,因此没有人提出异议,纷纷向胡亥表示祝贺。登基大典结束后,朝廷的官员们大多都保留了原来的职位,但赵高却被特别提拔为郎中令,成为了胡亥的心腹宠臣,备受重用。然而,赵高心中却对蒙氏兄弟充满了仇恨,他一心想要报复蒙恬和蒙毅之前对他的审判和羞辱。于是,赵高先是将蒙恬拘禁在阳周的监狱中。接着,他又得知蒙毅外出祭祀神灵的消息,便趁机传下诏书,命令将蒙毅逮捕归案。蒙毅在祭祀结束后返回代地,正好与朝廷派来的使者相遇。他接读了诏书后,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逃,便顺从地束手就擒,被暂时关押在代地的监狱中。至此,蒙氏兄弟都落入了赵高的手中,他们的命运变得岌岌可危。
那年九月,秦始皇的棺木被送往骊山进行安葬。骊山位于骊邑的南部,离咸阳城不远,这座山非常雄伟陡峭,山脚下还有温泉。在秦始皇生前,他就已经下令在骊山修建陵墓了。他命人挖掘了深邃的墓道,打下了坚固的墓基,墓道的深度甚至达到了三层地下水。整个陵墓的范围大约有五六里宽。原本有一条向北流淌的泉水,但因为会冲撞到墓道,所以工匠们特别用土堆将泉水挡住,引导它向东西方向分流。另外,因为骊山上主要是土壤,没有石头,所以建造陵墓所需的石头都需要从其他山上搬运过来,这导致工程量非常大,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因此,朝廷征调了不下数十万的劳工来参与陵墓的修建,其中很多都是犯了罪被判徒刑的人,他们通过服劳役来抵罪。在之前的内容中,我曾经提到过“骊山石槨”这个词,指的就是这座秦始皇在骊山修建的陵墓。当陵墓的石椁初步建成,其轮廓已经像一座坚固的城墙,这项浩大的工程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但建设并未就此停止,陵墓内部还要建造精美的宫殿和观景台,每一处都设计得极为巧妙。上面模拟天文现象,用巨大的珍珠来代表日月星辰,璀璨夺目;下面则模拟地理景观,用珍贵的水银来象征江河大海,波光粼粼。在陵墓中的宫殿里,还按照百官的位次排列了石刻人像,这些石像栩栩如生,站立在宫殿的两旁,仿佛在守护着这座陵墓。此外,陵墓内还搜罗了各种各样的珍奇异宝和奇珍玩物,它们被精心布置,五光十色,交相辉映,让人目不暇接。为了确保陵墓的安全,防止后人发掘,胡亥还下令让工匠们在陵墓四周设置了机关。这些机关是特制的机弩,一旦被触发,就会射出箭矢,以此来抵御盗墓贼的侵扰。为了进一步彰显秦始皇陵墓的奢华,胡亥还特意派人前往东海捕捉人鱼,并提取它们的油脂来制作蜡烛,这些蜡烛被放置在陵墓中,以期望能永久照亮这座庞大的地下宫殿。人鱼,这种神秘的生物产自东海,它们有四只脚,能够发出啼哭声,外形与人相似,但体型较小,大约只有一尺多长。然而,尽管它们外形奇特,但人鱼的肉却并不适合食用,唯有将它们的油脂熬炼出来,才能制成经久不灭的蜡烛。秦始皇陵墓的建造工程之浩大、之奢华,真是古往今来都极为罕见。从破土动工到最终竣工,整个工程耗费了十多年的时间,投入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陵墓终于建成,秦始皇的棺木也准备就绪,准备下葬时,二世皇帝胡亥亲自率领着宫中的妃嫔、以及朝廷内外的文武百官,一同前往陵墓进行送葬。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里,各种舆马仪仗之繁多、之华丽,简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即便是用最生动的文字,也难以完全描绘出当时的盛况。到达陵墓后,葬礼仪式随即开始,棺木被缓缓放下。然而,就在这个庄严的时刻,胡亥却突然颁布了一道令人震惊的命令: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