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太子丹并没有推卸责任,他冷静地反驳道:
“父王,韩国和赵国的灭亡,难道也是我的罪过吗?现在城中虽然只剩下两万精兵,但辽东地区地形险要,背靠大山,前有河流作为屏障,我们仍然有足够的力量来坚守。请父王速速前往辽东,以图东山再起。”
在太子丹的劝说下,燕王喜虽然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无奈,但也只能接受现实。他登上了马车,从东门匆匆而出,前往辽东避难。而太子丹则亲自率领剩余的精兵,为父王殿后掩护,确保他能够安全撤离。在太子丹的英勇指挥下,燕军成功地击退了秦军的追击,护送燕王顺利地退守到了辽东地区,并在平壤建立了新的都城。王翦成功攻占了燕国的都城蓟城,并立即向咸阳的秦王报告了这一胜利的消息。然而,由于长期的战争劳累,王翦的身体逐渐衰弱,他不得不向秦王上表,请求退休养老。秦王在接到王翦的请辞后,感慨地说:
“我对于太子丹的仇恨,至今难以忘怀。但王翦将军您确实已经年迈,我也不能强求您继续征战了。”
于是,秦王便派遣将军李信接替王翦的职位,率领大军继续追击燕王和他的儿子。同时,秦王也召回了王翦,并给予了他丰厚的赏赐和荣誉,以表彰他多年来的战功。但王翦却以身体有病为由,婉拒了秦王的赏赐,选择在自己的家乡频阳安度晚年。燕王在得知李信的大军即将抵达的消息后,感到非常恐慌,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为了寻求一线生机,燕王派遣使者前往代地,向代王嘉求救。代王嘉在收到燕王的求救信后,经过一番思考,给燕王回了一封信。信中大意是说:
“秦国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攻打燕国,是因为他们深深怨恨着太子丹。如果燕王能够杀死太子丹,以此来向秦国表达歉意和求和的诚意,那么秦国的怒火必然会平息下来。这样一来,燕国的宗庙和社稷或许能够有幸得到保全,继续享有祭祀的香火,国家也能够得以延续。”
燕王喜在面对是否要牺牲太子丹以换取秦国停战的抉择时,内心充满了犹豫和不忍。然而,太子丹却深知自己的处境危险,害怕被燕王喜杀害,因此他与自己的宾客们一起秘密地躲藏到了桃花岛上。与此同时,秦国的将领李信已经率领大军驻扎在了首山,他并没有放弃对太子丹的追捕。为了逼迫燕王喜交出太子丹,李信派人送去了一封书信,详细列举了太子丹的种种罪行,意图以此作为施压的手段。燕王喜看到这封书信后,心中充满了恐惧。他担心如果不交出太子丹,秦国的大军将会攻入燕国,导致国家灭亡。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残忍的决定:假装召见太子丹商议国事,实则用酒将他灌醉,然后趁其不备将他杀害,并割下了他的首级。事后,燕王喜深感悲痛,放声大哭,为自己的无奈之举感到痛心。然而,就在这个炎热的五月天里,却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天空中突然降下了大雪,积雪覆盖了大地,深达二尺五寸,寒冷得如同严冬一般。这样的异常天气让人们纷纷议论,说这是太子丹的怨气所致,他死得冤枉,所以上天降下大雪来为他鸣不平。为了向秦国表示诚意和求和的意愿,燕王喜将太子丹的首级装入木匣中,派人送往李信的军营,并附上了一封谢罪书。在这封谢罪书中,燕王喜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悔恨之情,希望能够得到秦国的谅解和宽恕。李信迅速地向秦王呈递了紧急奏报,他在奏报中说:
“现在是五月,但竟然天降大雪,天气异常寒冷,士兵们因此受了很多苦,很多人还生病了。为了士兵们的健康和安全,我请求暂时允许我们撤军回国。”
秦王收到李信的奏报后,立即与重臣尉缭商议此事。尉缭深思熟虑后,向秦王上奏说:
“目前,燕国虽然还占据着辽东地区,但已经如同游魂一般,不会长久;赵国的情况也类似,他们在代地也只是暂时栖身,同样不会长久。如果我们现在强行攻打他们,可能会付出较大的代价。相比之下,魏国和荆楚(即楚国)是我们当前更主要的威胁。因此,我建议我们应该先集中力量攻打魏国,然后再转而平定荆楚。一旦这两个国家被我们平定,那么燕国和代地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秦王听了尉缭的建议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便点头称赞道:
“好!就按照你的建议行事。”
于是,秦王下诏命令李信将军收兵回国,暂时停止对燕国的进攻。随后,秦王又任命王贲为大将军,让他率领十万大军,从函谷关出发,去攻打魏国。
当时,魏国的景湣王已经去世,太子假继位并已经统治了三年。自从秦国开始攻打燕国的时候起,魏王假就深感不安,他下令加强大梁城的防御建设,不仅在城墙内外挖掘了深深的护城河,还预先做好了各种守备的准备。为了增强防御力量,魏王假还派遣使者前往齐国,希望能够与齐国建立友好关系,共同应对秦国的威胁。魏国的使者向齐王详细阐述了结盟的利害关系,他说:
“魏国和齐国就像是嘴唇和牙齿一样紧密相连,如果魏国这个‘嘴唇’灭亡了,那么齐国这个‘牙齿’也一定会感到寒冷和不安。魏国一旦灭亡,下一个遭殃的必定是齐国。因此,我们两国应该同心协力,互相救援,共同对抗秦国的威胁。”
然而,此时的齐国政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从齐国的君王后去世后,她的弟弟后胜接任了相国的职位,并掌握了朝政大权。后胜这个人贪财好利,他收受了秦国的大量黄金贿赂,因此被秦国所收买。在接到魏国结盟的请求后,后胜不仅没有积极回应,反而极力劝说齐王不要与魏国结盟。他对齐王说:
“秦国是讲信用的国家,他们一定不会背叛齐国的。如果我们现在与魏国结盟,去对抗秦国,那一定会激怒秦国,给齐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齐王建被一些言论所迷惑,于是拒绝了魏国派遣来的使者。与此同时,秦国的将领王贲在战场上连连取得胜利,他的军队逐渐逼近并包围了魏国的都城大梁。那时,天气正好多雨,王贲乘坐着有油布篷的车子,亲自去探查地势和水流的情况。他了解到黄河位于大梁的西北方向,而汴河则是从荥阳发源,流经大梁的西侧。基于这一发现,王贲下令士兵们在大梁的西北方向开挖水渠,目的是要引导黄河和汴河的水流。同时,他们还在水渠的下游筑起了堤坝,以防止水流过早地泄出。士兵们冒着大雨,不辞辛劳地开始施工,而王贲也亲自打着伞,到现场监督工程的进展,催促士兵们加快速度。经过努力,水渠终于挖成了。然而,雨势却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一连下了十天的大雨使得水量大增,水势变得异常汹涌。王贲看到时机成熟,便下令打开堤坝,让蓄积已久的水流顺着水渠涌入大梁城内外早已挖好的沟渠中。由于雨水不断,这些沟渠很快就被灌满了水,并且开始溢出。大梁城被水浸泡了三天三夜,城墙在雨水和河水的双重作用下变得脆弱不堪,多处出现了崩塌和破损。秦军看到这一幕,立刻抓住这个绝佳的机会,乘势攻入了大梁城。魏王假正和他的大臣们商议如何撰写投降书时,突然被王贲的军队俘虏了。他被押上囚车,连同宫中的官员和家眷一起,被送往秦国的都城咸阳。然而,在前往咸阳的途中,魏王假不幸病逝了。随后,王贲率军占领了魏国的全部领土,并将这些地区设置为三川郡。同时,他还收复了野王地区,废除了卫国的国君卫君角,将其贬为普通百姓。回顾魏国的历史,它起源于晋献公的时代。那时,毕万被封为魏国的始祖。毕万的后代中,芒季和武子犨都是重要的人物。武子魏犨曾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他的后代又经过四代传承,到了桓子魏侈这一代。魏侈凭借智慧和勇气,消灭了范氏、中行氏和智氏等强大的对手,为魏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桓子魏侈的儿子是文侯魏斯,他与韩、赵两国共同瓜分了晋国,建立了魏国。从魏文侯开始,魏国经历了七代国君的传承,直到魏王假这一代。然而,尽管魏国有着辉煌的过去,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其历史长达二百年之久。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