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长发了集合地点,我们结束后都聚到一起,十人一个不少。
大家讨论去哪里,一个女孩说“去陕博吧,我对那边熟,带大家看看文物怎么样?”
大家一致同意。组长开着车,将我们的身份证收齐,带了四个人先走去领票,我们其余的打了两辆车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
在车上听大家聊才知道咱们组长是西安一个乐队的主唱,刚刚说带我们去陕博参观的女孩妈妈在陕博工作,女孩从小学开始利用假期在陕博做义务讲解员。
当我们到达时,他们已经将门票都领好了,组长将票和身份证一一发到我们手中。
“大家好,之前面试时大家见过面,但是可能没记住名字,我叫朱静姝,大家叫我静姝就好。”静姝落落大方的向大家做自我介绍。
静姝,很好听的名字,人如其名,温婉大气。
“因为我妈妈在这里工作,所以从小经常和妈妈一起来这里。上四年级时这里假期招义务讲解员,我就过来试试,后来每个假期都会来这边做义务讲解员,今天我就带大家参观一下,大家随我来。”
“大家眼前看到的博物馆建筑由张锦秋先生设计,形体采用唐代“宫殿式”构图模式,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突出了盛唐凤采。同时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预制大墙板,外形虚实变化与内部功能相统一。建筑色彩以黑灰、白、茶色为基调,力求达到唐风与现代色彩的有机结合。”
我们先从《陕西古代文明》的第一展厅开始参观。见到了历史书中的蓝田人、人面鱼纹盆。
看到了青铜器中的孤品商兽面纹四足鬲。
还有西周中期刻有铭文记载以田换田的五祀卫鼎。
静姝对文物的历史,出土故事以及文物的价值逐一讲解,详细而生动。
我们仔细观察,寻找静姝所说的文物外形特点和所记载的铭文内容。
“这是杜虎符,1975年冬,北沈家桥村的杨东峰在平整土地时,无意中用铁锨挖出来的,他看到老虎造型意识到这个小东西肯定不一般,想弄清楚它的来历,便走访了几家文物商店,但均无法鉴别。1978年11月30日,杨东峰来到陕西省博物馆,考古专家戴应新先生接待了他。戴应新先生仔细研究了“铜老虎”身上的铭文后认为,这是一枚战国时代的虎符,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稀世珍宝。”
“杜虎符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重0.08千克,呈虎形,昂首、塌腰、垂尾,作欲走势,生动逼真。虎符的颈部有一穿孔,背面有一凹槽,全身由左右两半合成,我们现在所见的是一对兵符中的左半符。”
“大家看,虎符上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字体为小篆:“兵甲之符。右才君,左在杜。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会符,行殴”。大意是,调兵之符,右半存于君王处,左半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调兵超过五十人,杜地将军的左符须与君王的右符契合并勘验无误,才能行动;但如果遇到须点燃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必合验兵符即可行动。”我们凑近观看铭文。
“错金杜虎符上的铭文是出土的历代虎符中铭文最长的一件,象征着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秦国调兵遣将的军事权力。”
静姝边走边讲解。
随后来到第二展厅“大汉雄风”,参观了以XJ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的西汉“皇后之玺”,这是汉代皇后玉玺的唯一实物资料。
“哇,这是镇馆之宝鎏金鎏银铜竹节熏炉,好精致。”有人指着旁边的展物说,我们也移步上前观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