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有第一、开始之意,梁,有巨木、支撑之意。
二者合起来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
张嗣修感叹道:“令尊对你的期望甚高啊。”
海中砥点点头。
海瑞给他取这个字,是希望他能成为大明朝的中流砥柱、架海金梁,可是……
‘大明已经没救了,且与其救大明,不如救天下。’
海中砥笑了笑,说道:“二位请饮茶。”
张嗣修和张懋修从石桌上各拿一碗茶品了几口,味道还行,算不上劣茶,显然海中砥发家致富后换了新茶叶。
张嗣修放下茶碗道:“不知元梁平日在家中做些什么?”
海中砥道:“拂晓到午时看书练字,日昳至日入时分或看书、或格物、或冥思。”
张嗣修问道:“格物?元梁尊心学?”
海中砥笑着摇了摇头:“非也,不过取其精华而用之,化为己身,究查至理。”
张嗣修兴致更浓,问道:“元梁喜爱心学中的哪些道理?”
海中砥略略思索,方答道:“知行合一、百姓日用即道。”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核心思想之一,张嗣修自然了解过些,他好奇道:“元梁竟然还爱王心斋的学问吗?”
王心斋,即为王艮,是王阳明的弟子,泰州学派的祖师,他最有名的思想理念之一就是“百姓日用即道”。
所谓的百姓日用即道,是指百姓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道,是真理和智慧的存在。
王艮认为满足百姓的基本需求和利益就是实现道的途径,试图将孔孟之道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等同起来,强调从日常生活中阐发良知之学,认为只有符合百姓日用的思想学说才是真正的圣人之道。
这个观点的潜在含义是,道并不只是存在于精英阶层中,无论是读书人还是贩夫走卒,只要能够专精于自己所从业的领域,都能达到“道”的境界。
正是因此,王艮的思想虽受普通百姓的追捧,却被许多高官硕儒视为儒学异端,认为是祸世之学。
所以张嗣修才很好奇作为官家子弟的海中砥为何会喜欢这种“凡俗”才喜爱的学问。
海中砥说道:“对我而言,学问不分贵贱,有用、实用便可。”
张嗣修暗暗想着,‘元梁倒是和父亲的想法差不多,都推崇实行、实学。’
“敢问元梁如何冥思,冥思何理何物?”张嗣修继续问道。
海中砥抬头看着澄澈辽阔的天空,道:“如王右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辄思略万物之理,查究本根之源。”
张嗣修凝眉道:“可否请元梁说的明白些?”
“即万物皆看,事事皆思。”海中砥笑道:“我为思永举个例子罢,这天上之雷与电,万千年来无数权贵黔首皆举头可见,然到底何为雷,何为电?”
一直没说话的张懋修忽然道:“这我听父亲讲过,父亲说雷是‘得火之精’,‘其飞腾而有火光,则为电’,而且人被雷打死是由于‘火气之所烧灼’,是‘偶与雷相值’,并非雷有意伤人。”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