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剩余的叛军骑兵们见主将杨条得救,不敢恋战,急忙策马朝着月支城的方向逃了过去。

崔谅麾下人马不多,且未携带攻城器械,并不敢贸然攻城,因此果断放弃了追击,任由杨条逃回了城中。

与此同时,那个指挥民兵抄了杨条军后路的少年策马来到了崔谅的面前,朝着崔谅拱手笑道:

“那杨条扰我安定久矣,幸得将军出兵相助,在下安定乌氏县——张温,替安定郡的百姓们谢过将军了!”

崔谅抬眼一瞧,发现眼前之人虽然年少,但却气质儒雅、风度不凡,眉宇之间更是藏着一股难以掩藏的浩然正气,一看便是个饱读诗书、精通典籍的小学士。

他笑着在马上对那少年拱手道:

“原来是张郎君,在下乃是清河崔谅,现任陇西郡司马,保家卫国本就是我辈军人的职责和本分,何必言谢?倒是张郎君你,小小年纪,却能从容指挥坞堡部曲来围剿叛军,实在是叫人敬佩啊!”

两人闲聊了几句,崔谅这才忽然想起来,历史上,西晋末期、永嘉之乱时,中原百姓多有避难迁徙到雍州、凉州的,凉州安定张氏的张轨趁机建立了凉国,庇佑了一方汉人百姓,安定张轨建立的这个凉国,便是十六国之一的前凉。

如果崔谅没有记错的话,那张轨的父亲,恰好就叫张温!

眼前的这个张温,恰好就是出身安定张氏、前汉常山王张耳的后裔!

安定张氏诗书传家,世世代代都精通儒术,族中最不缺的就是彬彬有礼的儒家君子,眼前的张温不仅气质儒雅、正气凌然,而且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统兵之才,很明显是个难得的俊才!

想到这里,崔谅的嘴角险些咧到耳后根,自己这一趟能结交到张温这样的人才,又成功的收获了击败杨条的军功,值,真他娘的值!这一趟没白来!

“张郎君,此番你击溃敌军,算是立下了大功,倘若上奏朝廷,必定会得到封赏啊!”

听了崔谅的话后,张温轻轻一笑,摇了摇头:

“多谢崔兄提醒,可是驰骋疆场、沙场建功,实非温之所愿,温年纪尚浅,只想好好居家研读经籍,将来如能入仕为百姓做些实事,自然极好,若事不济,便当耕读著述,幽居林泉!”

崔谅听了这话,心知张温志不在此,于是点了点头,不再劝了。

张温将马缰一掣,调转了马头,转身朝着崔谅拱手笑道:

“崔兄,今日与你并肩携手一战,实在是酣畅淋漓!日后若是有缘,咱们必当再会!”

崔谅闻言,拱手欠身作答道:

“张郎才气非凡、温如春风,能与你相识相交、并肩一战,实在是人生幸事,来日若再相会,必当与君把盏共饮三百樽!”

“崔兄的约定,张温记下了,保重!”

“张郎保重!”

崔谅目送着张温策马率众远去,直到张温的身影翻过了那座丘陵,这才安排军士们打扫起了战场。

虽然此战未能生擒杨条,有些美中不足,但却斩杀了足足数百叛军,也算是大大挫伤了叛军的气焰。

就在这时,东面忽然烟尘弥漫,崔谅定睛看时,只见一支气势浩浩荡荡的魏军在烟尘弥漫中逐渐出现在了月支城的东面。

这当然正是大将军曹真和荡寇将军郝昭、偏将军王生的主力大军。

刚刚逃回月支城内的杨条见了城东曹真那面‘魏大将军邵陵侯-曹’字样的大纛后,顿时吓得面如灰土,他不禁瘫软在城头之上,失魂落魄的呢喃道:

“没想到曹大将军竟亲自来了,完了,全完了......”

——————

第二日,还没等到大将军曹真亲自率众攻城,月支城的城门就自己打了开来。

只见城内一群赤裸上身、身背荆条的叛军将领押送着叛军头子杨条,缓缓从城中走了出来,而先前被杨条劫持的安定太守孟答,此刻也一脸羞惭的匍匐着来到了曹真的脚边。

众人此刻走投无路,只得朝着曹真不住的磕头行礼,只见他们一边磕头如捣蒜,一边朝着曹真求饶道:

“曹大将军,我等受杨条及其族人胁迫,这才不得已一时糊涂犯下了弥天大错,万望大将军垂怜,饶我等一条性命啊......”

——————

【《三国志·诸夏侯曹传》: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

《晋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五十六》: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人,汉常山景王耳十七代孙也。家世孝廉,以儒学显。父温,为太官令。

《十六国春秋·卷七·前凉录》:祖烈,魏外黄令,父温,太官令。母陇西辛氏。】

时为曹魏太和二年,蜀汉建兴六年,东吴黄武七年。228年3月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