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8.5:第十九象王安石变法失败

王安石变法非但没有如预期般强化国力,反而使得国内局面更加错综复杂,国家实力显著削弱,以致在与西夏的军事对抗中屡遭挫败,战事连连失利。

天机玄图第十九象壬午离下艮上贲王安石变法及西北丧师的预言

天机玄图第十九象

壬午离下艮上贲

王安石变法及西北丧师的预言

谶曰:

众人嚣嚣,尽入其室,

百万雄师,头上一石。

颂曰:

朝用奇谋夕丧师,

人民西北尽流离。

韶华虽好春光老,

悔不深居坐殿墀。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神宗误用安石,引用群邪,致启边,用兵西北,丧帅百万。熙宁初,王韶上平戎叁策,安石惊为奇谋,力荐於神宗,致肇此祸。」

【金圣叹批注释义】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神宗误用安石,引用群邪,致启边,用兵西北,丧帅百万。熙宁初,王韶上平戎叁策,安石惊为奇谋,力荐於神宗,致肇此祸。」

批注释义:

“这个卦象预示着宋神宗错误地重用了王安石,进而引用了许多奸邪之人,这导致了边疆的动荡不安,以及在西北方向的军事行动。在这场战争中,宋朝损失了数以百万计的将士。在熙宁初年,王韶向神宗呈上了平定边疆的三条策略,王安石对此大为惊叹,认为是出奇制胜的妙计,于是极力推荐给神宗,最终导致了这场灾难的发生。”

【玄图释义】

图中展现了一座亭子,其亭盖形似汉字“宀”,而支撑其下的木柱则暗喻“木”字,二者巧妙结合,恰似宋朝的“宋”字跃然眼前。亭前,一排篱笆井然有序,它们在此象征着国家的边境线。考虑到西夏位于宋朝的西北方位,图中特意在亭子的其他三面布置了篱笆,而唯独西北方空缺,这一设计意味深长,它直观地反映了王安石变法时代宋朝在出兵攻打西夏的战役中遭遇重大挫败,导致全军覆没,进而使得西北边境防线失守的历史情境。

【谶曰释义】

谶曰:

众人嚣嚣,尽入其室,

百万雄师,头上一石。

“众人嚣嚣,尽入其室”:这里的“众人嚣嚣”可能描绘了一幅人群喧闹、纷至沓来的场景,“尽入其室”则意味着这些人都进入了一个共同的空间或领域。这个“室”可以象征政权、国家、组织或某个领袖的势力范围,暗示着大量的人群或力量正汇聚于此。

“百万雄师,头上一石”:这句话更为隐晦。

“百万雄师”显然是指强大的军事力量或庞大的集体力量。

而“头上一石”则可能是个隐喻,有几种可能的解释。一是指这些力量之上或之中存在着某种压制、限制或负担(如同石头压在头上),这暗示着这些力量虽然强大,但却受到某种制约或限制,无法完全发挥其威力。另一种解释是“石”字在某种语境下暗指“实”或“时”的谐音,即“百万雄师,时运不济”或“百万雄师,实力受限”,表示即使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也因为时机不对或实力未能充分发挥而遭遇挫折。

综合来看,这句谶语是在预言某种情境,即大量的人群或力量汇聚到某个中心(可能是政权、国家、组织或领袖),但这些力量因为某种原因(如内部矛盾、外部压力、时机不对等)而未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因此遭受挫折或失败。

【颂曰释义】

颂曰:

朝用奇谋夕丧师,

人民西北尽流离。

韶华虽好春光老,

悔不深居坐殿墀。

这首颂诗以较为直接而感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因决策失误而导致的悲惨景象,并表达了深深的悔意。

“朝用奇谋夕丧师”: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决策的迅速与后果的惨烈。早晨还在采用某种出奇制胜的策略,到了傍晚却已经失去了军队,意味着这个策略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胜利,反而导致了军队的覆灭。这里的“奇谋”指的是一种冒险或激进的策略,而“丧师”则直接指出了其灾难性的后果。

“人民西北尽流离”:此句进一步揭示了这一决策对广大人民的深远影响。由于战争的失败或局势的动荡,西北地区的人民被迫流离失所,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苦之中。这里的“西北”是一个具体的地理指向,也象征着远方或边陲之地,暗示着这场灾难波及的范围之广、影响之深。

“韶华虽好春光老”:这句诗以自然界的春光流逝为喻,感叹时光易逝、美好难留。在这里,“韶华”和“春光”都象征着曾经的美好时光或繁荣景象,而“老”则意味着这些美好正在逐渐消逝,无法挽回。这种感慨既是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也是对当前困境的无奈与叹息。

“悔不深居坐殿墀”:最后这句诗直接表达了深深的悔意。诗人后悔没有选择安居于宫殿之中(即保持现状、不轻易冒险),而是做出了那个导致灾难的决策。这里的“深居坐殿墀”是一种理想化的、安全的生活状态,象征着远离纷争、安享太平。诗人通过这一表达,强烈地表达了对过去决策的懊悔和对当前困境的无奈。

综上所述,这首颂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慨,揭示了因决策失误而导致的悲惨后果,并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忧虑。它提醒人们要谨慎决策、珍惜和平、避免战争和动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今圣叹释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