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以上都是辅助禅定入静的性功。

而且练静功时,要求舌顶上腭,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顶住。因人之上腭有两个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炼功时必须堵住,如婴儿哺乳之状。

两耳也须屏却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仍旧按照前面静功所讲的方法,凝韵听息。《庄子》云:“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此即“庄子听息法”。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听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无声,所以听息者,是求其绝利一源,专心养炁。

‘心法篇’讲究首先开口,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自鼻中吸入清炁,用意咽入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补充呼出之气。呼必呼尽,吸必吸满。吸时小腹圆起,呼时小腹回收,叫做顺呼吸。初学吐呐必须如此,这样口呼鼻吸三次。

然后抿口合齿,舌顶上腭,收视返听。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务必做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领出窍外,谓之心息相依。

而且吐纳还有一个重要的口诀,谓之吸长呼短。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作用在于吸入空中太和之炁,注润丹田积蓄下来,坤腹先天元炁不得外流通,才能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在这里,可能很多人会疑惑‘气’与‘炁’的区别,其实可以简单这么理解,‘气’重‘心’为假,‘炁’重‘实’为真,而二者又是相通的,所以我们要修‘气’成‘炁’后,特别在这个世界,也就真正做到了科技社会上看到的‘神通广大’。

接着讲。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炁,心性渐渐伏下,与肾炁交合。

行炁既久,成为自然,即使不用意领,炁息自回丹田之内,仿佛有吸引力,百脉通畅,飘飘欲仙,自此就能体会修行之乐了。

最后神气合为一体,不知不觉打成一片,心入炁中,炁包神外,混沌交合,氤氲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满口,丹田温暖,周身融融,呼吸开合,周身毛窍皆与之相应。静到极处,但觉炁如根根银丝,透入毛孔,空洞畅快,妙不可言。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似婴儿在胞胎中,是为胎息。

这个胎息之境相信很多吴彦祖也看到类似的境界描述。

《太上老君内观经》说:“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道不失,身长存也。”

这和我们看到的历史更替的道理又是相同的,打天下易,守天下难。所以,古人把人体比作小天地,求的是与大天地共存相合,这是终极目标,到了这里,也与这个世界的很多门派势力的第九境相同了。大道殊途同归。

‘养生篇’可能是离我们普通人生活中最接近的了,中医治病过后,都会让我们忌口养生,包括公园里的很多老大爷其实都会那么一两个方式。

对于入道后的唐寅来说,今后外出路途休息,而生饥渴,可就地静心吐纳服炁,则无饥渴之感,所谓“炁满不思食”。

这是真正的‘神仙中人了’,其他人也是一样,吐纳服炁,渐渐的就可不食人间烟火了。

元代陈致虚《金丹大要》卷四曰:“是皆不外神气精三物,是以三物相感,顺则成人,逆则生丹。何为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何谓逆?万物含三,三归二,二归一,知此道者怡神守形,养形炼精,积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

《金丹大要》还说:“求于册者,当以《阴符》、《道德》为祖,《金碧》、《参同》次之。”

他汇通道家典籍,经过仙镜的优化而成《内丹修行纪要》,其实古时内丹修炼还是很盛行的,关于内丹修炼的阶次,各家方法有差,一般可分为百日筑基、炼谷化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练虚合道几个阶段。

唐寅在仙镜的帮助下,对修行的体悟最终得出四字结论,“练假求真”,把假的想成真的去修,最后所求成真。

修行要走‘逆’的道路,这个‘逆’不是‘逆天’,而是铸拦河大坝,把‘河水堆积起来’。

而内丹道入门后的第一个阶段便是筑基阶段。亦称:“百日筑基”。

所谓筑基,顾名思义就是打地基的意思。百日筑基的目的在打通任督二脉。医书有云:“痛是不通,通则不痛”。

人体气脉通畅,也就全身无病,身心愉悦舒爽。所以也可以视作第一步的基础是祛病,使身体达到绝对健康。这个绝对健康,在生理上即精气神充满经络气穴,丹经云:“气满任督自开”,故打通任督二脉全在精气神满。百日筑基是为后面的修行次第奠基。

虽然这个境界看似只有百日,但是这一关恰恰难住了古往今来多少有道之士。

百日筑基,既然是百日,是古人根据人体生理下构造得出的结论,那按理就应该是修炼一百天可以达到。

那又因何而难呢?

筑基的难,究竟难在何处?让古时多少大家在内丹道下功夫钻研。

崔希范撰《入药镜》、司马承祯作《天隐子》《坐忘论》、《服气精义论》,李筌、张果等注解《阴符经》,钟离权著《灵宝毕法》、《还丹歌》、《破迷正道歌》,吕洞宾继承传统丹道,并作《九真玉书》、《直指大丹歌》、《指玄篇》、《百字铭》等,施肩吾撰《钟吕传道集》,陈抟作《太极图》、《无极图》等等,而且大家应该能看到很多大佬的名字,没错,其中有很多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八仙’。

这么多大佬著书传道,就是因为百日筑基太难,不断的想缩短路程,从各个关卡降低难度。

具体难在何处呢?难在人们六根放逐声色犬马,无法闭六根回复先天。

禅道二宗尝令人参“父母未生前”,父母未生前,并无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识,所以修士要逆修先天大道,只有关闭六根,无视无听无思虑。

这就很恐怖了,一般人谁敢言能做到?即使做到了,修成了‘石头’,在深山老林里默默死去而无人知晓。

一切视听思虑皆为元神退位,识神当家俱是六根妄想,故赖阅听思虑理论,不会得道。

这就是为何道家祖师教人罢黜聪明,寡言勿辩,“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这也是为什么,和尚释海印神通能够在众人里第一个觉醒。在现代这个物欲横流、喧嚣蹧乱的社会,他直接敢修闭口禅定,非常不一般。他的禅定功夫到了。

所以可想而知,这筑基之言,没有二十年的禅定功夫,绝难达到。但凡在打坐中心猿意马,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受外界影响,心思无法放空,就无法入道。

但是唐寅众人得益于跨界而来天道和仙镜的馈赠,已经无需再重走筑基之路了,连‘天生神通’都出现了,‘任督已开’,所以众人只需要熟悉并掌握自己的力量,就自然达成修行的第二境界。

其后的层次,入了道的境界,随时在定中成长、培养,接下来就是不断增长“气”和禅定功夫,也是从一个凡人变成‘圣人’境界,叫做长养圣胎。这个阶段就比较漫长了,其中又会经历很多关卡难点,这也是个长期目标。

唐寅突然发现一个巧合,如果按照《内丹修行纪要》一步步修行下去的话,在某一个境界就和这个世界其他修行门派的境界对上了。因为这门功法会修性功,直达“圣胎境”。

“长养圣胎”这个境界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是“元婴”“元神”境想必各位吴彦祖并不陌生。

而到了“元神”境,聚而成神,散而成气,聚散由心,已经超脱非人般,在古时,好歹也称散仙了。

唐寅在仙镜的加持下,除了整理出了《内丹修行纪要》之后,还根据传统国术、传统医学典籍汇编成一部修命功的《动功拳法纪要》和《服饵食气丹药大全》。

名字虽起的俗气,但内容都是唐寅经过大量的审阅推演后,汇集几千年的先人智慧,再经过释义去芜存菁后而成书。

内容也是繁多,就不一一概述了。

动功主要依托太极拳的拳理思想为基础,加上形意五行炼体为要。盖“有动乎中,必有其静。”动静相兼,互相增益。炼武术者,亦可以此作为内功,只是如果只知蛮用拙力,不知以意领炁,以炁领形,终究落于下乘,且于养生无益。

所以,今后在这个世界,国术配上超凡力量,就不是常人所说的,传统武术都是花架子,上不了擂台。

殊不知古人练武,如果为杀人技,基本都是为了练兵器打基础。没人赤手空拳上阵。

而我们现在所传的,就是实在的养生功夫了,追求活得久。

论打架,论战斗力,也确实没有擂台上打拳的战力高,根本不在同一个平台上较技。

我们都在嘲笑马老师,但有时候想想,到了他那个年纪,貌似我们身体状况还不一定比的过他。

可能我们第一次听闻这个事件的时候,气愤‘欺骗’吧,对传统武术的期待被踩在地上,散落成了一地笑话。马老师为人最大的诟病就是,‘硬功’太强,嘴硬,身体也确实硬朗。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