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苗在中滩镇把租好了的铺面收拾得一干二净。这是吴成他们三个人在中滩镇收购布匹时与田青苗一起商量后租下来的。铺面共三间有六十多个平米。吴天亮来的时候,田青苗已经接连等候有两个集日了(当时政府规定:渭南镇的集日是一、四、七。即古历一日、四日、七日逢集。中滩镇的集日是二、五、八。石佛镇是三、六、九)。
“六哥,你总算来了。”俩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田青苗被族人从吴家村一直抬到田家庄,在家里整整昏睡了两天两夜。贼人的马刀刺穿了他的左肩,好在当时吴大夫及时上药包扎,伤口没有感染,三个月以后开始愈合,半年以后便能出门了。他去渠刘村看望刘豹,刘豹已经失去记忆,神志不清。去石佛镇看望大成二成俩位哥哥,才知道他俩与父亲也惨遭贼手。他回到庄里后窝在家里哪里也不去了,他不敢再上吴家村,不敢上渭南镇,他不再想知道又失去了哪些好兄弟,直到后来毛知一等几位兄长来田家庄看他,他才知道了众位兄弟的情况。
田青苗看着吴天亮高兴地说:“六哥一来,咱弟兄又可以聚在一起,现在日本人打进来了,国军节节败退,说不上哪天咱们得重上战场,跟小日本好好干一场。”
吴天亮微微一笑说:“兄弟说的是,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咱们先把生意做好,支援前线,为抗战出把力。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我相信咱们三阳川的血性男儿,人人都会拿起武器,义不容辞地走向保家卫国的战场。”
俩人边走边说,走进了新租的铺子,田青苗详细介绍了中滩镇近日集市上的棉花行情,自己的想法、建议、打算以及房租等情况。吴天亮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表示赞许。
田青苗高兴地说:“六哥,现在棉价看涨,正是做生意的好时候,这里一切就绪,只欠东风。如果棉花一到,下个集日就能开张营业。不知陈平哥哥那里的情况怎样?货源能保障吗?”
吴天亮说:“陈平那边的生意好得很,咱们从西安发来的棉花比本地的棉花质量好,价格又便宜,生意红火,销量很大,几个人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继文继武有时会去棉花部帮忙,我反而顾不上他们了。你们这里一旦开张,我就马上去石佛,现在前线战事吃紧,物资紧缺,咱们也要快马加鞭,争取石佛的棉花部也尽快开业。”
吴天亮望着新租的铺面干净整洁,很开心地说:“明天你组织两辆马车到陈平那里拉棉花,棉花部的牌子吴玉早就写好了,你这里称祥瑞棉花部一分部,石佛是二分部。两块牌子就在陈平的铺子里,顺便带过来。时间紧,咱们也就不讲究了,下个集日开业,我让五哥他们顺便都来,咱弟兄好好热闹一下,你看咋样?”
“太好了,咱们就下个集日开业。可是六哥,掌柜的呢?你总不能让我一个人在这里干吧?”田青苗着急地问。
“怎么了?你不敢干?”吴天亮诧异地问。
“当然敢,跟着六哥,怎么会不敢干。只是你得尽快让掌柜的来,不然我不会干,也干不了。”
“干不了也得干,还要啥掌柜的,你就是掌柜的,从租下这个铺子开始你就已经是掌柜的了,下个集日开业以后,这里的一切你说了算,再别指望有人来帮你。哦,对了,我还真的要给你派一个人来。”吴天亮补充说。
“是谁?”田青苗喜出望外。
“你十八哥刘豹。”
“啊,是十八哥?前天我去看过,他的病是比以前好多了,但是依旧不认识人,不说话。咱这棉花部是做生意的,你让十八哥来,万一出点啥事,我怎么向你和二嫂交代哩?”田青苗真的有点急了,话里带着埋怨。
吴天亮认真地说:“我也刚从刘府来,我仔细看过了,刘豹兄弟的病主要是因伤心过度所致,多年过去了,加上二嫂精心照顾,最重要的还是两个侄儿在跟前长期陪伴,无形中给刘豹兄弟长了精神,增强了抵抗病魔的力量。你可能没有发现,他已经能认真地听你说话了,注意力能集中了,看你的眼神有活力了,或许已经能听懂你的话,因为我注意到当你说起某些具体事情的时候,他脸上是有表情的,这说明他的意识正在恢复。刘进和刘升侄子也说了,小叔曾经教他俩耍鞭杆的时候骂过他俩,那语言,根本不像是痴呆的人,说明他在专心做某一件事的时候,神志是清晰的,与正常人没有两样。咱们把他请到棉花部,不指望能帮上啥忙,只希望能通过换换环境,多接触一些人和事,能让他开口说话,尽快回复记忆。”
“六哥,你说得对,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能让十八哥回复记忆,我希望十八哥来,我会好好照顾他,绝不会让十八哥在棉花部受到任何委屈。只是这......”田青苗既感到十分为难,又不好意思说。
吴天亮呵呵地笑着说:“这啥?你说嘛。”
“只是我从来没有做过啥生意,更不会当掌柜的。记得小时候我妈好不容易攒了一笼子鸡蛋让我拿到镇上去卖,我打小脸皮薄,提着鸡蛋在镇上卖鸡蛋的地方蹲下来,很快就有人过来买。鸡蛋的价钱整个集市上基本是一致的,就看大小、新鲜。我眼睛眨也不敢眨,盯着人家数了鸡蛋,付好了钱,便高兴地回了家。妈妈问我这么快就卖了。我将钱递过去,妈妈一数钱脸色变了。后来才知道一笼子鸡蛋卖了半笼子的钱,我被人在眼皮子底下骗了。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卖过啥。你把这么大的生意交给我,你放心,可我不放心自己。我倒是想起一个人来,此人就在雷王集,姓王名甫字爱中,为人老实厚道,刚正不阿,又有文化,曾任邓宝珊将军随从副官,后因病回乡,一直在家。前两天我俩就在这铺子里见过面,还说起哥哥呢。如果此人来棉花部当掌柜的,那要比兄弟我强过十陪。”
“哦,有这号人,详细说说。”吴天亮听说王甫当过兵,又是邓宝珊将军的随从副官,一下子关心起来。
“那得从三年前说起。”田青苗回忆说.....
七七事变以后,日本鬼子侵占我东三省,消息传来群情激奋,中滩镇和全国各地一样,学生、店员、农民纷纷涌上街头宣传抗日,我就在那时认识了王甫。
王甫当时组织了一支抗日支前队,赴西安转运站运送支前物资,我也参加了。我们在西安将大批西北人民支援的抗日物资分送到抗日前线,在那里干了一年多,我俩吃住在一起,兄弟相称。后来我们又认识了几个同乡,并且成了很好的朋友。王甫的年龄比我们大,人又慷慨满腔正义,自然成了我们的大哥。可是不久,有人造谣说王甫是共产党的人,因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所以当时我们也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
去年5月日本飞机轰炸西安,对了,就是18日那天,大批敌机轰炸西安城,有很多市民被炸死、砸伤,房屋倒塌无数,西安城里乱成一团麻。王甫大哥带着我们和当地市民在倒塌的废墟中救护伤员,我们从上午十点多一直忙碌到晚上十点多,一个又一个被炸伤、炸死的市民被我们从废墟当中背出来。当时也晓不得饿,更晓不得累,直到有人急促的喊我们,大家才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不想站起来了。
田青苗叹了一口气接上说:“来人是和我们在一起干活的老陕,姓宋,名字不知道叫啥,我们大家都称他老宋头。他和王大哥关系一向很好,说话、做事俩人都很相像。只听老宋头气喘吁吁地说,保安队联合当地警察,马上就要来抓人,只要是与共产党有牵连的人全部抓,好多学生娃已经被抓起来了,我刚得到消息,你俩赶紧走吧,迟了恐怕就来不及了。”
事发突然,我们几个人立即翻身跃起,不知如何是好。
“老宋,谢谢你了,保重。”王大哥说。
“你们也保重。”说着话,俩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老宋头急切地催促我们说:“你们分开走,趁天黑赶快出西安城。”
“走。”我和王大哥毫不迟疑的向西门奔去。
“城里你们熟悉吗?”吴天亮插话问。
“熟悉啥哩。”田青苗摇着头说,我们虽然在西安呆了一年多,但是天天忙于干活,根本没有时间在城里闲逛,好在西安城方向极好辨别,我们朝西顺着大街没命的跑。城内枪声大作,喊叫声、谩骂声、吆喝声不绝于耳。我俩趁着天黑,躲过了保安团和警察的几次搜查,摸到西大街。这里离西门近,可他们盘查的很严格,只要是青壮年,也不管男女都被扣押起来。我们也不敢出城,只好顺原路往回走,走了没多远,就被保安团发现了。
“站住。”接着是拉枪栓的声音。
“快跑。”王大哥喊了一声,领着我拐进了一条小胡同。好在这里到处都是塌房烂院,很容易隐蔽藏身。黑暗中有人朝我们藏身的地方仔细搜查过来,刺刀在微弱的光线下透着寒光,我看得清清楚楚,不由自主地捡起了一块砖头,准备在万不得己的时候先收拾了他。
忽然人影一闪,那名警察“哼”了一声,倒在地上再没了声音,大概是他们听到了动静,又有几名警察迅速朝我们这边搜查过来,我毫不犹豫地挥起砖头砸倒了一个,另一个挺着刺刀恶狠狠向我刺来,只听“啊呀”一声,刺刀掉地,整个人身子软绵绵的倒下了。王大哥捡起枪递给了我,就在这时三名警察朝我们包抄过来。手上有了家伙,胆子就壮了,借着月色的掩护,我慢慢靠近一名警察,一刺刀就报销了,另一个也死于王大哥的刺刀下,第三个见情况不妙,举枪要打,我一看不好,情急之下将枪投出,可就在那人倒地的同时枪响了。此人是个当官的,一把手枪乌黑锃亮,我捡起来舍不得扔,悄悄撇在腰里。此时大批的警察和保安团成员朝我们这边包围过来。“快走,离开这里。”我俩又朝朝北门方向跑。这次不敢再沿巷道跑了,生怕暴露目标,只好在被敌机炸毁的残墙断壁中摸索着朝前跑,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跑了多少路,翻过了几座院子,忽然听到前面一座四合院中有说话声,那声音听起来好熟,“是老宋。”王大哥说。
宋书明得到国民党要大肆搜捕共产党人的消息时,敌人已经开始行动了。他立即将消息送出后,马上寻找王甫,因为他知道在转运站民工当中敌人要抓的人就是他,消息送到了,宋书民这才深深的吸了口气,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赶。他家住西大街,家里有母亲、妻子和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那里是这次敌机轰炸最严重的地区。
一座整整齐齐的四合院被敌机炸毁了三面,只有北面的三间房子完整无损,他赶到家时妻子正扶着母亲在倒塌的西房里翻腾东西。
“都好吗?”宋书民焦急地问。
“好着哩。”见丈夫平安回来,刚才还愁眉不展的宋夫人一下子眼上有了活力,狠狠地骂道:“天杀的小日本这次又不知害了多少人。”
母亲也气愤地说:“这接二连三的轰炸,一茬一茬的死人,真是作孽呀。”
“城里又是咋了,怎么枪声响过不停?”宋夫人疑惑地问。
宋书民愤怒地说:“国民党在抓人。这群混蛋、流氓,不好好组织救护伤员,反而趁火打劫,大肆搜捕共产党人,这不是破坏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吗?”
夜色黑暗,周围几乎全变成了废墟,两个孩子在北房里喊:“奶奶,你咋还不来哩,我俩害怕。”
王甫手扶断墙,跳进院子。
“谁?”黑暗中宋书民厉声问。
真是:慌张张急不择路,
喜滋滋又逢贵人。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