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因此我恨恶生命,因为在日光之下所发生的事,都使我厌烦。一切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传道书》2:17

? 日光之下

在前面几章我们已经看到,在这个堕落的世界中工作可能会不结果实。同时,工作也会变得毫无意义。这是人们会在工作中感到疏离的另一方面。许多人因为能力不足或是对工作的渴望未被满足而感到受挫,另一些人尽管已经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期望且小有成就,却仍不满足。圣经中有一古老书卷对工作的无意义感作了精辟的描述,这就是《传道书》。

希伯来语用“Koheleth”一词描述《传道书》中的叙述者。它可以被译成“老师”甚或“哲学家”。为了理解《传道书》到底如何描述工作,我们首先要理解这卷书的文学形式以及作者的表达方式。

但凡读过整卷书的人都会感到迷惑,因为其中很多教导仿佛与圣经其他经文相抵触。圣经其他书卷都挑战我们要过一个完全智慧、公义的生活,《传道书》却警告人们既不要过分“行义”,也不要过分“行恶”,而是要过一个中庸的生活——既不要太道德,也不要太邪恶;既不要太智慧,也不要太愚蠢(传7:15一17)。我们应当如何理解这一悖论呢?

旧约学者特伦佩尔?朗曼(Tremper Longman)指出,当时有一种名为“虚构自传”的文学体裁。在这种文学形式中,作者可以虚构一个人物,记叙主人公的一生,最终从对其经历的研究中总结教训、提出见解。从《传道书》中我们可以区分出两个声音。首先,作者在开场白中介绍了虚构人物传道者。随后传道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自己在日光之下寻求满足和人生意义的各种方式。“日光之下”这一短语是理解传道者所有观点的重中之重。整体而言,这里讲述的是这个世界中的生活,没有任何超越之处,也非指向未来的永恒。传道者所追求的仅仅是从物质世界寻找人生的意义:成就、愉悦和学问。最后,作者再次回到自己的身份,并在尾声中做出总结(12:8-14)。作者通过戏剧化的描述道出即使是那些最智慧、最富有、最有恩赐的人,也不能在今生获得满足。

读圣经其他经卷,就如同听一位牧者向我们讲述应该如何生活(例如新约《雅各书》或旧约《箴言》)。然而,阅读《传道书》却如同在上哲学课,教授以令人头疼的苏格拉底式问题和一些奇特案例分析挑战你,带领你在对话中发现真理。书中的传道者迫使你查看自己人生的基石,并问一些我们本想极力回避的问题:“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你做这一切目的何在?为何世界上有如此多的恶行?你又当如何面对?”

《传道书》的作者让我们理解上帝超越的独特性和认识上帝的必要性。世上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为人生提供意义的基础。如果我们的人生基于工作、成就、爱情、愉悦,抑或学识,那么我们终会变得焦虑和脆弱。因为人生中凡事都可能会威胁到这些“基石”,而死亡必然会夺取一切我们视为宝贵的东西。《传道书》的论点就是要我们实际依赖一位恩慈的创造主。上帝不是一个抽象的信念,如此,我们的人生才能坚定不移、充满意义。

像许多人一样,凯瑟琳?阿尔斯多夫来我们教会时事业成功,三方面的追求她全占了:通过大学的学习寻找人生意义,毕业后尽情享乐和猎奇,三十多岁开始拼命工作来获得满足。她开始取得成就,甚至积累了一些财富,但渐渐地,她感到巨大的压力,甚至产生了苦毒。她描述了自己那时心中的苦毒,因为有些人没有全然付出却享受着美好人生的果实。她对自己的成就永不满足,认为自己获得的利益永远不够。正如凯瑟琳自己所说:“我不能接受这一切都是虚空,因此我更加埋头苦干。”最终,她开始思考基督的福音,因为属世的哲学不能让她从这些苦闷中走出来。生命的空虚驱使她寻求,最终她理解了上帝超越的独一性。

? 亳无意义的工作

传道者按不同阶段讲述他的故事。《传道书》开卷便是所谓的三段“人生旅程”,每一步都尝试如何在日常中寻求人生意义。第一段是通过知识和智慧(传1:12-18;2:12-16),第二段是通过追求欢愉而感到满足(传2:1-11)

传道者开始的第三段旅程是通过努力工作而驱走无意义感(传2:1726)。在追求知识和愉悦后,他试图通过实现具体的目标和取得财富与影响力来让人生有价值。但最后他总结出,工作本身无法赋予人生意义。“因此我恨恶生命,因为在日光之下所发生的事,都使我厌烦。一切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传2:17)传道者为何得出如此结论?

我们在工作时希望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也就是从工作中获得认可,或是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或是让世界变得更为美好。最令我们满足的莫过于在工作中取得永恒的成就。然而传道者惊人地告诉我们,即使你成为少数能够取得突破性成就的人,并且也实现了自己切的渴望,这一切仍不过是虚空,最终不存在永恒的成就。“我恨恶我的一切劳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因为我不得不把艻碌的成果留给后人。那人将来是智是愚,有谁晓得呢?可是他竟要掌管一切我劳碌得来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得来的。这又是虚空。于是我转念,对日光之下我所劳碌的一切,心感绝望。”(传2:18-20)

无论快慢,我们一切的努力最终都会被遗忘在历史中。接替你掌管公司,或是接替你在机构中职位的人,可能会让你之前所做的一切荡然无存。当然,有些人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改写了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人类社会。但这类人少之又少,而最终即使是最着名的人,也“没有人永远记念他们”(传2:16)。因为日光之下的一切成就和一切工作最终将灰飞烟灭,就算是人类文明也不能幸免。人类所有的工作,即使是最具历史意义的,最终都会被忘记,而且其影响也会完全消失(传1:3-11)。

总而言之,如果“日光之下”的生命就是所有的一切,那么即使你的工作取得了成就,最终也会变得毫无意义。

?工作使我们疏离

日光之下的工作全是虚空,因为它不能永存,从而带走了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同时,工作也使我们与上帝和他人疏离,因此它也带走了我们当下的欢乐。

我们可能会同情《上帝的宠儿》中的安东尼奥·萨列里。他极其渴望创作出美妙的音乐,却受限于自己的才华。在同莫扎特的交往中,他发现自己音乐天赋平平。他祈求上帝赐给他创造的才华,然而祷告却未蒙应允。萨列里陷入对上帝深深的愤恨中,因此他对上帝说:“从现在起,你是我的敌人..因为你不肯进入我里面,满足我对你的需要;因为你轻视我所做的一切努力......你不公义、不公平、不良善......”萨列里对上帝产生了苦毒,而且用尽一切方式推毁上帝的器皿莫扎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