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翠考虑了几天,这几天对她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纠结和思索。
白天,她坐在绣架前,手中的绣针有一下没一下地穿梭着,心思却全然不在绣品上。张公子的面容和他温和的话语时不时地浮现在她的脑海中,让她不禁微微脸红。但她又担心,仅仅一面之缘,是否就能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
夜晚,小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床前,她望着那片银白,心中反复掂量着。张公子的家世确实不错,看上去也是个有教养、懂礼数的人,可婚姻不仅仅是外在的条件,更需要两人心灵相通、相互理解。
她回想起自己在绸缎庄的日子,那些为了刺绣而努力的时光,心中暗暗问自己,若是嫁入张家,是否还能继续追求自己喜爱的刺绣事业。而且,她对张公子的性格、爱好、志向都还知之甚少,这让她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这几日,小翠的父母也没有催促她,只是默默地观察着女儿的神情,心中也有些忐忑。
到了第四天,小翠终于决定要和父母好好谈一谈。一家三口坐在堂屋里,气氛有些凝重。
小翠先开口说道:“爹,娘,这几日我想了很多。张公子看上去确实不错,但女儿还是觉得有些仓促。我想再了解了解他,或者与他多接触几次,看看是否真的合适。”
小翠的父亲点了点头,说道:“女儿啊,你想得周全是对的。婚姻不是儿戏,确实要慎重。”
小翠的母亲接着说:“那咱们要不找个机会,让你和张公子再见面聊聊?”
小翠犹豫了一下,说道:“也好,只是这事儿还得麻烦爹娘去安排。”
于是,小翠的父母又开始商量着如何安排两人再次相见,而小翠的心中,依旧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不安。
在小翠父母的精心安排下,小翠和张公子迎来了第二次见面。
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小翠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身着一袭淡粉色的衣裙,发髻上插着一支精致的珠钗,更显得她娇俏动人。张公子也是早早来到了约定的花园,一身月白色的长袍,衬得他越发俊逸非凡。
当小翠踏入花园,看到张公子的身影时,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涟漪。张公子看到小翠,眼中也闪过一抹惊艳,连忙迎上前去。
“小翠姑娘,别来无恙。”张公子微微躬身行礼,嘴角挂着一抹温和的笑容。
小翠羞涩地福了福身,轻声说道:“张公子安好。”
两人沿着花园的小径缓缓漫步,起初都有些拘谨,不知从何说起。还是张公子先打破了沉默:“上次在府上匆匆一见,未能与姑娘多聊,今日得此机会,实乃幸事。”
小翠轻轻点了点头,应道:“小女子也有同感。”
随着交谈的深入,两人的紧张渐渐消散。张公子跟小翠讲述了自己平日里的读书心得和对一些世事的见解,小翠则分享了自己在刺绣过程中的趣事和感悟。他们发现彼此都有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走到花园中的一座亭子里,张公子细心地为小翠拂去石凳上的灰尘,请她坐下。此时,一只蝴蝶翩翩飞来,小翠的目光被吸引过去,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张公子看着她,心中满是欢喜。
“小翠姑娘,你的笑容如同这春日里的繁花,灿烂而动人。”张公子情不自禁地说道。
小翠的脸瞬间红透,低头说道:“张公子过奖了。”
不知不觉,日头已渐渐西斜,两人都有些意犹未尽。
“今日与姑娘相谈甚欢,希望今后还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张公子说道。
小翠轻轻应道:“愿如此。”
分别之时,张公子望着小翠离去的背影,心中已暗暗下定决心,定要让小翠成为自己的妻子。而小翠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也变得格外轻松愉悦,对张公子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
经过几次接触和深入了解,小翠终于同意了这门婚事。
当小翠将自己的决定告诉父母时,父母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小翠的母亲拉着她的手,眼中含泪说道:“闺女啊,娘知道你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要你觉得幸福,我们就放心了。”
小翠轻轻点头,说道:“爹,娘,这段时间与张公子的相处,让我看到了他的真诚和善良。我相信嫁给他,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消息传到张公子家,张家人也是满心欢喜,立刻开始筹备婚礼的各项事宜。张公子亲自挑选了精美的聘礼,送往小翠家。
小翠则在闺中,与母亲一起为自己准备嫁衣。她一针一线地绣着,每一针都饱含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与此同时,张公子也时常送来问候和关怀。有时是一束鲜花,有时是一封情意绵绵的书信,让小翠感受到了他的浓浓爱意。
随着婚礼的临近,整个清河县都热闹了起来。人们都在谈论着这对才子佳人的美好姻缘。
婚礼当天,小翠家张灯结彩,一片喜庆。小翠身着自己亲手绣制的嫁衣,凤冠霞帔,美丽动人。张公子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迎亲队伍前来迎娶。
在众人的祝福声中,小翠被扶上花轿。一路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到了张府,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仪式。小翠和张公子在众人的见证下,拜天地、高堂,夫妻对拜,从此结为夫妻。
入了洞房,张公子轻轻挑起小翠的红盖头,看着眼前娇艳如花的妻子,心中满是爱意。
“小翠,从今往后,我定会好好待你,一生不离不弃。”张公子深情地说道。
小翠眼中泪光闪烁,微笑着点了点头。
从此,小翠和张公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成为了清河县的一段佳话。
清河县县令李狗蛋自上任以来,一直兢兢业业,治理有方。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积极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清河县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在农业方面,李狗蛋大力推广新的耕作技术,兴修水利,使得农田的产量大幅提高,百姓们不再为温饱问题担忧。同时,他还鼓励农民发展副业,养殖家禽家畜,种植经济作物,增加了百姓的收入。
在商业领域,李狗蛋积极招商引资,为商人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他简化了各种繁琐的手续,打击不法商贩,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在他的治理下,清河县的集市日益繁荣,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商人前来贸易。
在教育方面,李狗蛋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他出资兴办学校,聘请优秀的教师,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读书识字。同时,他还设立了奖学金,鼓励学子们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在治安方面,李狗蛋加强了县衙的巡逻队伍,严厉打击盗贼和不法之徒。他还积极调解百姓之间的纠纷,使得清河县的民风淳朴,邻里和睦。
由于李狗蛋的出色治理,清河县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很快就引起了上级的关注。一天,上调的诏书就发到了县衙。
当县衙的差役将这个消息告诉李狗蛋时,他正在书房里处理政务。听到这个消息,李狗蛋先是一愣,随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然而,李狗蛋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立刻召集了县衙的官员和当地的乡绅,商讨交接事宜。他详细地交代了后续的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确保在他离开后,清河县的发展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
百姓们得知李狗蛋即将上调的消息后,纷纷自发地来到县衙门口,请求他留下。一位老者拉着李狗蛋的手,说道:“县令大人,您为我们清河县做了这么多好事,我们舍不得您走啊!”
李狗蛋感动地说道:“乡亲们,这是朝廷的旨意,我不得不从。但我相信,无论谁来接任,都会继续为大家谋福祉。”
在百姓们的依依不舍中,李狗蛋离开了清河县,前往新的任所。他带走的是清河县百姓的深情厚谊,留下的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清河县。
李狗蛋怀揣着上调的诏书,满怀期待又略带紧张地奔赴新的岗位。
这个新岗位位于更为繁华的州城,所面临的挑战和责任也比在清河县时更为重大。他深知,这是上级对他的信任,也是自己进一步施展抱负的机会。
抵达州城后,李狗蛋发现这里的情况与清河县大不相同。州城人口众多,事务繁杂,各方势力交织。但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反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他首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熟悉新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向经验丰富的同僚请教,查阅过往的卷宗,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工作的要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