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晓敏所做正是“拯救”家长的工作。她在城市的一条深巷的尽头,租了一座独立的二层楼,挂了牌匾:启智教育。
这是一个很大的空间。一层进了自动门,迎面是一条宽阔的木质几案,其上可以摆一桌茶席,四面都有长条木凳可以坐。
左手是一道敞开的门,门楣上题写“曲径通幽”,实际上只有门框,看进去是模拟“曲水流觞”的小品,要继续往前走就得跨过两边种植了水培莲花的池塘,池塘里放养了年龄相仿的金鱼。
池塘有古色古香的圆石垫脚,一共八九只,一步一只走过去,向右又是一个偌大空间,猛一看是一个会议室,有拼在一起的木案,呈长方形,四面有圈椅,如果坐满,可以容纳二十人左右。
木案的一侧有两排书架,两排书架是分开的,中间悬挂了一面银幕,可以投影。
另一侧则是博古架,上面有大小适中的小玩意儿,诸如茶宠、微型茶海、宜兴紫砂壶、木刻的马、俄罗斯套娃等等。
木案的尽头是一个用屏风隔断的微型餐厅,微型厨房则位于右侧,餐桌是楠木的,圆形转盘,可以围坐十来个人。
然后再回到进门处,右手是两片相连的唐式屏风,屏风上绣了面容姣好的仕女,宽衣博带,手持画扇。屏风后面,显出一道向上的木质楼梯,拾阶而上,迎面而来的是一个茶道池,也是唐式风格。
左侧是一个隐形会客厅,会客厅和茶道池之间有一扇门,进去是一个形体训练室,茶道池右侧是一排排的衣架,挂着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汉服、唐装和旗袍。
“启智教育”的理念很好地体现在这些空间分配方式和带有艺术情调的小品当中。
据晓敏介绍,她的“启智教育”大体承担两项业务:一是政府方面的,如知联、妇联等部门举办的心理培训,二是年轻的父母和准父母的心理培训。
重点是后者。主要是女性,即年轻母亲和准母亲。当然经常也会有做了家长的爸爸妈妈们一同过来,都是来者不拒的。
时间通常是晚上,或者节假日。
家长们可以在这里喝茶聊天,也可以在这里做形体训练。进了这个门都会有一种松弛感、亲切感、神秘感和高雅感。
仿佛是先进行这种优雅的洗礼,然后才切入正题。
“启智教育”采用专家授课、组织学习讨论、一对一辅导、专题讲座、视频观摩等方式,为家长们传授如何为人父母之道。
她广受欢迎的一个理念是:向孩子们学习,不要觉得孩子是自己的小学生,恰恰相反,要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小学生。
如果觉得自己可以教孩子如何如何,无异于武断地选择了居高临下的优势地位,无形中对孩子造成一种压迫感,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
对孩子当然也不能采取“放羊”模式,一切由着孩子的性子来,这肯定不行,儿童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只能是听从孩子的内心,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引导。
她认为,在习惯的思维和教育模式下,家长们实际上处于无边的焦虑和痛苦之中,最终形成自己的焦虑人格,结果既谈不上正确教孩子,又让自己陷入绝望之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