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越剧?”刘冬阳没有这个爱好。
但转念一想,现在齐连凤身在鸠山宏家,她一定有什么话要说,才约自己一起去看戏的。
她也可能已经看到《东方新报》上的那则报道了。
“好。晚上我们一起去看戏。”刘冬阳答应了。
“我就不去你那边等你了,你到鸠山家来接我吧。我等你。”齐连凤说完,挂了电话。
孤岛时期的海城,虽然时时笼罩在战争的阴云里,但终归没有受到战火的直接侵袭,民众或自我麻痹、纸醉金迷,或忧心家国,内心压抑,他们正需要寻找一些精神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宣泄途径。
越剧这样一种柔美秀逸、以情动人的表演形式,正好迎合了当时孤岛民众的心理需求。
观众在看戏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希望、寄托悲凉,得到共鸣。
这部由樊篙编剧,越剧名旦姚水娟挑梁主演的越剧新编历史剧《花木兰》,一经上演,就在海城掀起了观看的热潮。
花木兰的故事,在华国几乎人人知晓。改编的越剧,能在海城孤岛时期上演,也使得越剧在这种夹缝中求生存,困境中求进步,打开了发展壮大的新局面。
尽管如此,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回去的刘冬阳,还是提不起对戏曲的兴趣。
不过,入乡随俗,他觉得可以慢慢试着去培养培养。
刘冬阳打算下班后,和鸠山宏一道去他家,接上齐连凤就直奔大剧院。
可鸠山宏今晚要值夜班,他不回家。
无奈,刘冬阳只好自己一个人出门,叫了黄包车,去鸠山宏的家。
到了门外,还没敲门,门就开了。
是鸠山美惠子,她笑着把刘冬阳让进客厅。
“刘先生,齐小姐等了你一阵了,你怎么才来?”美惠子穿着和服,对刘冬阳鞠了一躬。
“连凤,我们走吧?”
刘冬阳也不坐下,直接对早已准备好的齐连凤道。
“鸠山太太,那我们先去了。”
两人跟鸠山太太告了别,下得楼来。
到了街上,刘冬阳一看时间,才六点半。
“几点开演?”他问齐连凤。
“晚上八点。”齐连凤答。
“还早,我们先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吧。总不至于饿着肚子看戏。”
刘冬阳提议道。
齐连凤却小声对刘冬阳说:“今天鸠山太太好像晚上有事,我在她家等你,见她总是魂不守舍,很着急的样子。我说了要等你,只有等到你来。”
“难怪我还没敲门,她就开门出来了。”刘冬阳幡然醒悟。
“那是她听到了楼道里你的脚步声。”
刘冬阳道;“这样,我们先坐黄包车,到大剧院附近去吃东西,这样到时候不耽误时间。”
伸手一招,跑过来一个黄包车夫。
两人刚上车,车夫拉着车跑出去半条街,刘冬阳无意中一回头,竟然看到了佐藤进的身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