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目前第二起案件争议很大,因为确实太奇怪了,人莫名其妙的就淹死在了浴缸里,但第一起案件虽然疑点较多,但在没并案调查前局里一直当意外处理,因为案件里的几名被害者都是莫名其妙的溺水死亡了,根据监控录像显示,她们溺水时根本没人靠近过现场,也就说现场类似一个巨大的密室。不只是游泳馆,第二起案件的被害者家也一样”。姜晓箫说道。

“会不会类似《唐人街探案》《求道者密室》里那样,凶手是提前好几天进入现场的,所以案发当天的监控没有拍到嫌疑人进入”。林嘉华问道。

“不会,我们还看了几天前的,同样是没人留在现场,第一起案件现场是游泳馆现场空旷;第二起案件虽然是受害者家,但能藏人的地方依旧没有,三口之家,藏一天都勉强,更不要说藏好几天了,更何况监控录像还显示没有多出来的人离开现场”。

“存不存在你们没有思考到的思维死角?凶手可能就藏那”。

“不存在,绝对没有,更何况我还说了,没有多出来的人离开案发现场,也就是说案发时根本没人长时间留在现场。几个监控录像虽然没有直接照到现场,但是所有的必经之路上都有监控,也不存在暗道什么的,更衣室外的监控,还有被害人家周围的几个监控,都能证明案发时根本没有人靠近过现场”。

“监控有没有被动手脚的可能?”

“没有,技术部门的人比对过好几次了,背景光线、图像饱和度还有阴影什么的都很正常,不存在被动手脚的可能性”。

“难道有水鬼?”于文晗说道。

“什么?水鬼?”姜晓箫问道。

“对吗,水鬼、水猴子什么的,不是有这样的传闻吗?这些东西会把人拖入水里淹死”。

“那也应该是水里的怨灵才对吧,水鬼什么的,就算有,也应该出现在江河湖海里,井里都不会有,更别说泳池了,那里可不是它们的业务范围”。林嘉华说道。

“对,之前询问学生的时候,也有不少谣言说游泳池里有幽灵,是幽灵杀的人”。姜晓箫说道。

“他们会这么想也正常,毕竟根本没人靠近泳池,那就只能是鬼了”。于文晗说道。

“别开玩笑了,怎么可能,哪有什么鬼”。姜晓箫说道。

“不能一概而定吧”。林嘉华突然开口打断两人谈话道。

“唉,什么?”

“不能一概而定,确实学校游泳池里如果之前就淹死人,那有怨灵栖息在那里很合理,就算没有,据说每个学校之前都是乱坟岗,怨灵肯定特别多,没准就有不幸淹死的,喜欢水的。校园七大不可思议嘛,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之前我们俩上学的那个小学不也有嘛,你还让我陪你一起抓鬼呢,别忘了”。

关键是我还真抓到了。林嘉华自忖道。

“等一等,林,虽然说你现在已经不是科学家了,但是你相信灵异事件多少有点不合适吧”。

“我为什么不能相信?宇宙这一观点往前说就是灵异事件,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么?宇宙为什么会大爆炸?我们生活的宇宙为什么会存在?我们为什么会存在?为什么会有分子、原子、夸克?为什么多一个质子就会形成一个新的物质?为什么电子转移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有机物会堆积成细胞?为什么细胞会堆积成生物?为什么世界就非得按照物理学上的那些公式运行?为什么我们现在能去思考这些问题?这些难道不是奇迹吗?无论是往宏观,还是往微观,只要不停的追随本源,那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起灵异事件。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鬼神一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鬼神也是生物,如果他们真的存在,那我们就应该好好研究研究他们为什么存在?他们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

林嘉华继续说道:“但我不会用鬼神一说来解释这些。科学家不是不能相信玄学,而是他们不会用玄学去解释那些他们不明白的事物。人们最早开始相信玄学是在人类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开始思考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才刚开始去思考这个世界,很多事情他们不懂,所以才会诞生出鬼神、魔法这些名词,人们弄不懂,所以放弃思考,觉得可能有鬼神或者是魔法的存在,然后宗教就产生了。其实归根结底这些玄学的名词不都是人类自己发明的吗。因为弄不懂,所以放弃思考,然后创造出一个名词,告诉自己就是这样肯定没错,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科学家是肯定不会干的。这就是为什么玄学的对立面是科学,玄学是靠相信存在的;科学则是靠怀疑存在的。科学家绝对不会做放弃思考的行为,一旦出现弄不懂的,科学家就会刨根揭底,无论多久,可能会传遍几代人,但一定会将其弄懂。这就是科学,所以科学家不是不能相信玄学,而是不能用玄学去解释不能理解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件事,”林嘉华接着说道:“就算真让我用玄学去解释,鬼害人也是说不通的。鬼之所以可怕,其实也是人类自己描绘的,所以人怕鬼其实就是怕自己,完全是自己吓自己;而且因为鬼不存在,所以没人知道什么是鬼。所以究其本源人怕鬼其实是人害怕其不理解的未知事物,不敢承担未知事物带来的风险。而且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不对,就算有鬼存在,为什么不伤害别人,偏偏选那几名受害者?为什么非要选那里犯案?为什么非要在案发那天犯案?也许可以理解为因为出现这样的偶然事件,所以造就了这起案件。但这样也不对,如果这是第一起,那为什么之前一起都没有?为什么这次就要有?动机呢?总要有个动机吧,如果人死后变成鬼,那鬼为什么不立刻去报复其想报复的人,为什么在案发那天选择与其无关的人员?而且人死后应该是要重新投胎做人的吧?如果不趁早下手,那哪来的机会下手啊?就算学校之前真是乱坟岗风水不好又怎么样?人类诞生这么多年哪里以前不是坟墓?哪里没死过人?就用玄学的角度来分析,那也是不可能的,鬼不投胎重新做人,那世界早就鬼满为患了,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案犯现场会没时有鬼在那里逗留?无论是从科学;还是玄学,无论哪个角度来分析,鬼作案都是绝对不可能的,完全不符合逻辑,我之前说过,不能因为觉得不可能就直接否定说不可能,要先试着分析一下,然后在下结论,有理有据的否定其观点,说的就是这样”。

“之前UFO那次吧,你还是老样子,说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而且什么都信,之前UFO那次也是,小时候陪我一起捉鬼的时候也是”。姜晓箫吐槽道。

“当然,科学家和警察不一样,虽然都靠怀疑吃饭的,但警察只怀疑人,永远相信证据;而科学家正好相反,出于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科学家只相信人,不相信证据,当一个结果被提出来的时候,它就已经是一个结果了,它不再是只属于提出它的那个人,它属于全人类。出于对提出结果的人的尊重,我们会去选择相信其说得对,但出于对事实真相的严谨性,我们会去怀疑这个结果本身,会去怀疑出现的那些证据,去思考还有没有新的可能性”。

“无论怎么样?虽然我知道不是灵异事件,但这也太诡异了,尤其是第二起,人怎么可能莫名其妙的淹死在自己家的浴缸里,怎么想都不可能”。

“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所以我们要思考一下特殊的情况”。

“确实,竟然被自己家淹死了,”一旁的于文晗也说道“就像《倩女幽情》的兰若寺那样,那部老版电影我以前看过,老版最后一部提到了兰若寺总是闹鬼可不只是因为姥姥,那座寺庙本身就是鬼。就像电影里的那样,自己的房子就是鬼,被自己的房子吃了一样。吃人的浴室、杀人的泳池”。

“都和你说了,鬼神作怪已经被排除了……等等、等等、等一下,你刚刚说什么?最后一句是什么来着?”林嘉华像是抓住什么关键一样,语气突然改变。

“唉,你是指什么?华哥”。

“你说吃人的浴室、杀人的泳池”。

“对啊,怎么了?”

“小姜,之前你们法医不是和你们提到过干性溺水吗?对吧?”

“对,怎么了?”姜晓箫问道。

“没怎么”林嘉华继续嘟囔道:“这些名词怪熟悉的,干性溺水、吃人的浴室、杀人的泳池……吃人的浴室、杀人的泳池……”。

“华哥、华哥?”

“喂,林,你怎么了?你没事吧?”

“吃人的浴室、杀人的泳池……吃人的浴室、杀人的泳池……”。

林嘉华没有理睬他们继续自顾自的说着:“吃人的浴室、杀人的泳池……吃人的浴室、杀人的泳池……吃人的浴室、杀人的泳池……吃人的房间、杀人的水池……吃人的地窖……杀人湖,等等”。

林嘉华再次重复道:“吃人的地窖……杀人湖……,等等,等等,等一下,难道说?”

“唉,林,怎么了?难道说什么?”

“等等,让我捋一下,难道是这样?确实可行,但是具体应该要怎么落实?先等等,等等”。

半晌,林嘉华说道:“原来是这样啊!确实,怪不得!这招确实行,这样很多疑点都能解释的通了”。

姜晓箫问道:“唉,到底是怎么样啊?林”。

不过林嘉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和你先卖个关子,先开始要一点一点解释才更好。总之,现在你只需要知道一点就行了。那就是,我知道案件真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3、用水来掩盖真相

“小姜,你不是说案发现场没有监控录像吗?但是外面有。案发现场外面的几个监控录像显示,案发时没人靠近过案发现场对吧?”

“对”。

“那我们就先从这个开始解释,”林嘉华继续说道:“案发时没有人进入案发现场,那从这句话来理解一下的话就是说,案发前后,现场是有人进出的”。

“对呀,那肯定的”。

“虽然案发时没人进去,但案发前又是可以有人进入的存在,只是没有人能留在里面,是这样的没错吧?”

“是,没错”。

“关键一点就是,现场的监控录像虽然有,但都不是直接拍到现场的。那事情就明朗了,既然拍不到现场,那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人在现场里做什么?除了本人,没人知道。既然这样的话,格局打开,不一定非得是案发时,案发前想做什么一样没人知道。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即使案发现场没人,死者也一样会淹死,既然活人不能留在里面,那就留别的。也就是说既然明确了凶手事先藏在案发现场这一观点不成立;那么还有最后一种可能——就是陷阱。凶手可以事先在游泳池里设下机关来杀人”。

“设下机关?是什么样的机关?”姜晓箫问道。

“还记得你们法医曾和你提到过得干性溺水吗?如果肺里灌满水完了人淹死了,那就是湿性溺水;反之,则是干性。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呢?那是因为你格局没打开,看到人出现溺水的症状死在水里,就本能性的认为人是溺水,那是你格局太小了。这样你把格局打开,把思路扩展思考一下,你想想看溺水其实和绞杀、活埋一样也属于窒息死亡的一种,那些溺水死亡的尸体上会出现的症状其实就是窒息死亡会有的症状,除了肺里灌满了水,其他的基本上也没什么太多特别之处”。

“莫非,几名死者不是溺水?”姜晓箫问道。

“不敢肯定,可能是溺水,也可能不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绝对是窒息死亡的”。

“你怎么说的像没说似的?”

“别急,听我说完你就知道了,”林嘉华说道:“几名死者都是在水里窒息死亡的,所以我们会本能性的认为死者是溺水死亡,但是如果这个本能性的惯性思维从一开始就是凶手设计好的剧本呢?其实之前的那些话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方式,死者是窒息死在水里,所以凶器就是水,但假如水不止是凶器,也是案件诡计必不可少的利器呢?这就案件诡计的精妙之处,只有死者窒息死在水里且无论多少,只要死者肺里有水,别人就会因为惯性思维本能性的认为凶器是水。就算警方会怀疑水太少了,那也无妨,因为真正的关键点已经被掩盖了。也就是说肺里的水是假象,而假象的作用自然是掩盖真相,换而言之,案件诡计的核心关键就是——用水来掩盖真相”。

“用水来掩盖真相”。一旁的于文晗重复道。

“道理我都能听懂,可究竟掩藏起来的真相是什么呢?”姜晓箫问道。

“我说过:格局要打开,你一直想不到答案是因为你格局太小了,所以才一直陷在凶手用水设下的心理陷阱里面,找不到突破口。如果你突破‘水’这个盲点的话,那你就不难想象出案件的真相了,思维现在扩展一点,这样你能跟得上我的思维节奏,现在不要死板,用发散性的思维、或者说是跳跃性的思维好好想一想:肺里有水,那就是溺水,那如果现在肺里不止是水很少,而是根本就没有水,那是什么?如果案发现场不是游泳馆,而是其他没有水的地方。这种情况下人还窒息死亡了,那究竟是怎么导致窒息。想弄懂这点就必须换一种问法:现在如果死者肺里没水的话,那应该有什么?这个问题几乎不难思考,因为人的肺里本身就不可能有水,现在应该好好想想人的肺里究竟应该有什么?”

“空气,对吧?”于文晗说道

林嘉华回答道:“对,空气”。

“这些我都知道,可跟这起案件又有什么关联?”姜晓箫问道。

“你还不明白吗?既然明确了人肺里真正应该存在的东西是空气,那以此为基础代入之前的问题,那这些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如果是空气让人窒息的话,就算在强的游泳健将也得完蛋,游泳得换气吧,如果口鼻在水面上呼吸不起来,别说是游泳池,在哪人都得完蛋,而且只有肺里有水,无论多少,人们就会很容易忽略肺里还有空气的存在。加上案发现场是在游泳池,那人们就很容易误以为凶器是水”。

姜晓箫说道:“唉,话说的虽没错,可人究竟要怎么才能在空气里窒息死亡呢?根本不可能吧?”

“为什么不可能?只要空气中缺氧人就会窒息,就像鱼也会淹死在水里一个道理,如果水里氧含量过少,就算是鱼,也会淹死。不过究竟是在空气中窒息还是昏迷,这很难直接下结论,因为缺氧会导致人窒息,肯定同样也会让人昏迷。其实想想就能知道如果氧含量太低,人就算没有立刻窒息死亡,肯定也会昏过去,然后沉入水里淹死,这就是为什么之前我说不太确定的原因”。

“这些我都明白,我说的不可能指的是案发现场。案发现场虽然是室内但也是非常巨大的游泳馆而且四周都是透风的,无论怎么想都不可能让游泳馆里的氧气含量突然下降?”

“让整个游泳馆的氧气含量突然下降确实不现实,但如果只有泳池这块区域的氧气含量局部下降的话呢?”

“唉,怎么下降?”

“就是让那一区域的氧气突然变得比别的地方少,不一定要全部突然消失,毕竟空气中的氧含量其实只有21%,哪怕少一点都是相当危险的”。

“可具体要怎么做?总不能是用抽风机把那里的空气抽走吧”。

“确实不可能,但也可以是用相同的方式。我首先想到的方法就利用磁铁”。

“磁铁!?”另外两人异口同声道。

“对,电生磁,磁生电,带磁性的物体能吸引或排斥其他带磁性的东西,或者是带电体,这叫磁性。不过带磁性的东西也有特性,就是可以吸引铁、钴、镍这些不带电也不带磁的,对于这些物质本身来说,这叫亲磁性,不过除了这些金属,还有一种非金属也具有亲磁性”。

“非金属,难道是氧气?”姜晓箫问道。

“对,就是氧单质,常见的天然磁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就是铁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剧烈燃烧的产物,所以氧气有亲磁性也很正常。泳池是矩形的,现在我们假设如果在泳池的四个角上放上四块大功率电磁铁,只要一通电,泳池上方的氧气就会被瞬间吸引到四周,泳池上方就会迅速局部缺氧。这种情况下就算头伸出水面,人也是吸不到氧气的”。

“华哥你认真的?”于文晗问道。

姜晓箫说道:“不可能,这太扯了,怎么可能,那电磁铁要怎么处理,而且泳池四周哪来的充电装置?”

“没错确实不可能,磁性是靠场做功的,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发散,不聚集。如果是磁性的话,那除了氧气没有别的东西受到影响很不正常,而且氧气的亲磁性很差,其实再大的磁场能吸引到的氧气也是很有限的”。林嘉华说道。

“什么?你知道是错误的推理,你为什么还要说?”

“当然是为了排除一种可能性,好好想想,这种方法确实不行,但也肯定是类似的方法。关键在于要如何让现场局部的氧气消失,根据物质守恒定律,物质是不会凭空消失的,所以在那一区域消失,只能是离开了那一区域,到了别的区域,气体的流动性是最强的,所以通过给氧气做功,让氧气流动离开游泳池上方,我的思考方向没有问题,只是单纯的这个方法不行而已”。

“那还有别的方法吗?”

“有,事物不会平白无故的消失,消失的事物必将是被别的事物替代了。氧气也一样,如果那一区域的氧气突然消失,如果周围的空气不过来的话,那里的气压肯定会剧烈下降。那就逆向思维,反过来思考一下,就像注射器要靠把活塞往前推来排进针筒内的空气一个道理,如果通过塞东西来减少那一空间的氧气可占有的空间含量,说白了就是用别的东西替代氧气的位置,把氧气挤走来减少那里的氧气,这样同样可以导致缺氧窒息”。

“唉,可是用什么?想把那填满怎么想也不太可能吧?”

“你怎么这么死板啊,小姜。都和你说了要用发散思维好好思考一下,说到填满,你就觉得可能是固体或液态,还忽略了那些看不到的”。

“什么意思?啊……”

“注意到了吧,室内空间的空气含量是特别高的,如果把室内空气压缩的话,形成的液态空气重量大概有好几十千克。你自己之前也说了现场十分空旷且透风,如果利用机关陷阱让游泳池的其他气体含量突然局部升高,那氧气含量就会迅速降低。完了出现的气体就会四处扩散,顺着通风系统离开现场,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那到底是什么气体?”

“这还用问,想要瞒天过海,自然得是那种很自然的气体很好弄到的,空气中除了氧气还含有的其他气体”。

4、10月份案件的真相

“二氧化碳!?”两人异口同声的问道。

“对,就是二氧化碳。我也思考了其他气体的各种可能性,最后决定了二氧化碳是最合适的选择,要知道这玩意不止好弄,而且还很稳定,不会在人体产生反应,根本查不出来。最重要的是这玩意只有4%就会让人昏迷,10%就会致死,如果更高的话,人会瞬间猝死,没有比这更合适的物质了”。

“那机关呢?到底要怎么做?”姜晓箫问道。

“这个不难,可以利用气球原理”。

“气球原理?”于文晗问道。

“对,如果对着气球不停吹气,那气球就会爆裂。这起案件应该也是利用了相同的方法,估计是利用干冰,事先将干冰装在塑料袋里,这样由于干冰的重量,塑料袋会短时间沉入水里,然后时间推移干冰慢慢升华,大量的二氧化碳撑破了塑料袋,溢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会让人窒息死亡”。

姜晓箫说道:“不可能吧,这也一样,特别扯”。

“不,有可能,我反复思考过各种可能,最后确认了,这是最合适的方式。刚才说了二氧化碳只要10%就会致死,就算突然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那也会让人昏迷。泳池是矩形,只要算好距离,划分好范围,大约每隔几个放一个塑料袋,等时间一到,就会使游泳池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含量减少,就算升高的不多,效果也一样能达到”。

姜晓箫接着问道:“但是要怎么放入水里呢?不会被发现吗?而且放之前袋子不会提前被二氧化碳撑破吗?”

“这就是二氧化碳的另一个好处了,干冰升华速度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液氮在空气中就会剧烈升华,但干冰不会,只有遇到水,干冰才会剧烈升华成二氧化碳。所以只要算准时间再提前布置,先将干冰放在塑料袋里后,在放入小型保温箱里防止提前升华。然后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就去现场,大概每隔一段距离就放一个,因为事先算好了,数量肯定足够。受到水压还有温度的影响,要知道本来游泳池的水温就不会特别高,加上干冰自身升华吸热,温度会变得更低,所以现场的干冰升华速度不会有想象中的那么快,如果塑料袋韧性、延展性不错的话,那能撑更长时间,要知道干冰和液氮不一样,液氮的低温会使物体变脆,但干冰不行。只要干冰数量处理的好,就能撑到两名死者下水,之后只要袋子被撑破,干冰一旦接触到水,那就会剧烈升华,生成大量二氧化碳,而且沉入水底的干冰、塑料袋什么的也会往水面上浮,那泳池上面的氧气含量就会瞬间变低。至于要如何避免被人发现,其实也很容易,在水下的透明物体,不能说隐身,要发现也是相当困难的,大概用的是食品保鲜袋。如果两人把关注点放在游泳上,根本不会注意水下有什么,就算注意到了,大概也不会当一回事,当她们意识到这会要了她们的命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太难以置信了”。姜晓箫感叹道。

“是很难以置信,不过这也能解释现场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两人是同时溺亡的,毕竟氧气含量突然急速降低,两个人根本反应不过来,所以会同时失去知觉。而且也能解释为什么两人都是脸在水里淹死的。其实女性身体构造和男性有很多不同,男性胸口以骨架、肌肉为主,浮力较差,所以如果溺水的话,大多情况下是脸朝下,但如果是女性的话,胸部脂肪含量较高,比起男性,浮力会强一点,通常女性溺水后脸是朝上的,当然肯定有不少例外,但如果代入本案思考的话就会发现,现场氧气含量剧烈下降,人呼吸急促,站在水中撑不住的话,这种身体会本能性的压低,来尝试让自己好受点,这样的情况下人肯定会往前倒,那会脸朝下其实就很正常了。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两名死者的尸体不都是彤红的吗?那不是烫伤造成的彤红,而是冻伤,因为干冰剧烈升华吸热,水里的温度会剧烈下降,这种情况下人泡在水里,肯定会把全身都泡的彤红。当时下水救人的人不是都说了吗?那水冷的惊人”。林嘉华说道。

“可凶手要把食品保鲜袋放哪?水下那么多地方,肯定要放在具体的位置吧,而且要固定住才行”。于文晗问道。

“利用划水线,”此时的姜晓箫已经彻底信服林嘉华的推理了,说道:“利用鱼线将食品保鲜袋连接起来,然后通过绕圈缠绕在划水线那块”。

林嘉华说道:“对,而且这样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方便收回,只要不打死结,拉动线的一端,整个装置都能被轻松收回”。

“真亏你能想到这些”。姜晓箫说道。

“我能想到也全亏了于文晗的提醒”。

“唉,我吗?”

“对,你不是提到了吃人的浴室、杀人的泳池吗?我就发挥了一下跳跃性思维,联想到了吃人的地窖、杀人湖。东北的地窖长期存放白菜等其他蔬菜,植物呼吸作用会导致地窖里氧气含量逐渐被二氧化碳替代,每年这样的窒息事故都会在东北的那些地方发生,当地人称为‘吃人的地窖’;而‘杀人湖’则是非洲曾经发生的一起重大灾难,湖底的因为水压聚集着惊人含量的二氧化碳,后来的一天晚上,湖水里的二氧化碳突然全部释放出来,把周围城镇包括人还有牲口在内的上千生命同时夺走,能在室外让人致死,那二氧化碳含量肯定是相当惊人的,那湖后来也被称为‘非洲杀人湖’。所以我就联想到了,如果湖底冒出的二氧化碳能在室外造成那么大的事故,那相同的方式在室内局部地方肯定更没问题”。

“嘿嘿,是我帮助你想到的,不用谢我,华哥”。

“好了,先不说这些了,”姜晓箫说道:“不过还是有个问题?缠着划水线上真的没问题吗?不会被死者碰到吗?还有回收的时候不会缠上吗?”

“那要看怎么缠了,如果是用一根主线放在泳池的一端,将几根线绑在主线上,然后在分线上绑上食品保鲜袋,再用缠绕的方式固定在划水线上,切记,绑塑料袋的地方要空出一端长度,方便塑料袋沉入水底。这样就可以在下水的一瞬,瞬间抓到鱼线,一拉就能把所有装置回收,只要主线靠近游泳池的一端,就很难碰到。而且布置现场肯定需要特别长的时间,塑料袋肯定是依次拿出来的,最先拿出来的塑料袋里的干冰肯定会先升华,所以二氧化碳溢出是持续性的。这说明两名死者下水之前袋子就已经破了,开始下水的时候,水池的氧气含量就已经很低了,估计她们游不到一圈,或者说只有她们下水或靠近游泳池,可能不到5分钟,不4分钟,不能说立刻窒息,肯定会昏迷。所以应该是将袋子布置的比较靠中间,这样可以让她们先游一段距离,还不容易被发现,就算能发现,等发现时她们也游不走了。最重要的是,这样就不需要很多塑料袋,不止方便携带,还方便回收的时候掩藏”。

“那要什么时候回收?案发监控显示,死者被发现前根本没人靠近案发现场,也就是说凶手根本没有机会”。

“没有机会,谁说的,不是还有一次机会吗?”林嘉华说道。

“还有一次机会?哪次?唉……”。

“对,注意到了吧,就是下水救人的那次,凶手就是女子游泳队的,下水救人的其中一位,她为什么要下水救人,自然是为了要回收鱼线和塑料袋”。

“可回收完后,放哪呢?她总得藏起来吧?现场根本没有可以藏的地方”。

“有,可以藏衣服里,女子运动队的游泳衣肯定是连体的,刚说了塑料袋其实并不需要想象中的那么多,很容易藏起来。几个破碎的塑料袋一压缩所占空间非常小的,很轻易就能塞进泳衣里面”。

“可恶,如果当时的警察注意到这一点的话,对相关人员进行搜身,证据早就找到了,案子也早就破了”。姜晓箫抱怨道。

“现在不是也破了吗?虽然没有证据,但也不需要证据去指控了,毕竟意义不大了”。

“咦,林,你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意思,刚刚不是和你说了吗?凶手跳下水看似救人实际上是为了把鱼线收回,为了方便收回鱼线肯定很靠近下水的那端,也就是靠近游泳馆的入口处的泳池边上,那为了避免被别人发现,肯定要赶紧下水,也就是说凶手就是第一个下水的人”。

“唉,这么说……”

“没错,凶手是李芸”。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