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除了这种“预见性”,他们对霍辙的“小细节”也很吃惊。

比如之前拍摄“特派员坐车来到学校”的戏份。

在剧情里,特派员一共来了学校两次:第一次是他受教育部特派来学校视察,顺便见见“吕得水老师”;第二次则是因为那个美利坚慈善家想见“吕得水老师”,他不得不亲自送慈善家来。

这两次,特派员都是坐着小轿车来的。

第一次来,他的小轿车车头两边插着两面“民国国旗”。

第二次来,因为有美利坚人,所以他把小轿车车头两边换成了两面“美利坚国旗”。

这两场戏虽然在剧情里跨度很大,不是挨在一起的,但当时拍摄的时候是一起拍的。

当时拍摄前,剧组的美工组在准备这两场戏份的道具时,第一场的民国国旗还好,没什么问题。

但第二场的阿美国旗,霍辙则提前警示道具师小心,别弄错旗面上的小星星数量。

阿美的国旗又被叫作“星条旗”,旗面上是由13道红白相间的横条+50颗白色小星星组成,其中50颗白色小星星代表着阿美的50个州——但这是1960年以后的事!

阿美的国旗版本其实是随着时间变化而有所改变的,因为它现在的50个州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用各种手段慢慢“拿”过来的,所以它国旗上的白色小星星数量也是逐渐增加的。

电影里的时间是1942年,而那时阿美只有48个州。

阿美的最后两个州——阿拉斯加和夏威夷——这两个地区虽然很早就被阿美给拿了过来,但真正建州是在1959年。

所以现在“50颗星”版本的阿美国旗,其实是在1960年以后才确定的。

在1912年~1959年这期间,阿美用的国旗实际上是“48颗星”版本。

这个细节,真的很细,一般人根本注意不到!

在前世,原版电影里用的阿美国旗,就是“50颗星”版本的。

——这自然就“穿帮”了。

其实这种“穿帮”镜头,并不影响电影观感,因为很多观众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儿。

不像有些神剧里的“穿帮”剧情,抗日战争刚开始,然后主角就大喊“同志们,艰苦的八年抗战就要开始了”,直接让观众出戏。

说实话,就“阿美国旗星星数量变化”这种小细节,前世能看出来的还真没几个。

也就是系统把前世里关于电影的几乎所有评价都给收纳了,霍辙也才知道这回事儿,不然他也得忽略掉这个细节。

当霍辙在剧组众人面前提前说要注意这个“小细节”时,所有人都惊了!

他们一是惊讶霍辙的博闻强识,二是惊讶你这也太细了!

类似的这种“预见性”和“小细节”,在拍摄的过程中经常出现。

此前还有人好奇地问霍辙的那几个嫡系校友:“你们之前跟霍导拍那部金熊奖片的时候,霍导就是这样的吗?”

“大惊小怪,不然你以为金熊奖怎么来的。”那几个嫡系校友一副你们少见多怪、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然后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兄弟,我们不理解的事有很多,这世界上是真的有天才的……”

询问人员拜服而退。

霍辙便是凭借着在拍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这种种不可思议的专业性,逐渐征服了剧组所有人。

很多人都感叹,不愧是天才导演,不愧是金熊奖得主!

……

……

……

很快,夜戏场景以极高的效率布置好。

“演员就位!”

“各部门准备!”

“开始!”

马上要开拍的这场戏,讲的是:美利坚的那位慈善家即将抵达学校,此时特派员已经揭穿了“驴得水老师”这个谎言,但为了能拿到慈善家给“吕得水老师”的捐款,他打算继续让铜匠扮演“吕得水老师”以应付慈善家,而在这之前他们宰杀了学校的那头驴,在一片空场地上开“全驴宴”,他们在饭桌上一边饱餐一边商量怎么不漏马脚地应付美利坚慈善家。

不过这场戏,霍辙并没有坐在监视器前,而是和演员们一起站在了表演区域。

“特派员”来学校视察,身边带有秘书和警卫。

“秘书”这角色在电影里出现的频率不多不少,为了少开一份演员工资,这个角色被霍辙自己给担了下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