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
霍辙一下子从躺椅上蹦了起来。
码字之魂,熊熊燃烧。
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大脑里的电影剧本给码出来了。
电影虽然是光影的艺术,但随着电影工业化的发展,在商业电影领域,一个好故事的讲述能力正在成为票房差异化的主要因素。
好故事体现在剧本上。
剧本作为商业电影的故事基石,重要性不言而喻。
《驴得水》这部电影,故事很好,台词精巧,人物鲜明……
但它也并不是没有缺点。
剧情方面,在极个别地方存在着一些BUG。
霍辙决定根据前世的市场反馈,以及自身的理解,对剧本做出一定的修改。
写剧本和写小说不同。
小说类型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多种手法来写,在人称上还有“第一、第二、第三”三种可以自由选择。
但剧本就不一样了,它只有一种固定模式——作者站在上帝视角的角度,将时间、场合、人物、行动、对白等不同种类的信息,条理分明地列出来。
写剧本对于霍辙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他读书的时候就专门练过。
何况现在是把脑子里的剧本“搬”出来,就更不是难事了。
“搬”剧本这事儿,他也是有经验的。
上一部电影《尘世之间》的剧本,他已经亲手“搬”过了——是的,别看人家是伪记录片式的电影,但人家也是有剧本的。
霍辙来到书房,打开电脑,新建Word文档,开始码字。
【时间:民国31年,即1942年】
【地点:中国某偏远山村,一所由几个知识分子自建的小学“三民小学”】
【1、内景,教室,白天
教室的黑板上写着“三民小学民国三十一年上半学期期末总结大会”。
教室里的课桌被拼到一起成了一张大桌子,裴魁山和孙恒海围坐在大桌边开会。
裴魁山:校长,上个学期我们学生流失比较严重,到学期末来参加考试的只剩六个学生了,针对这一情况,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放弃休息,利用这个假期,深入到附近的乡村,挨家挨户去做适龄儿童家长的工作。
孙恒海:魁山,关于招生困难的问题啊,我考虑过了,我决定从下个学期开始,咱们给来上课的孩子们,适当地发一些奖学金。
裴魁山:发奖学金啥意思啊。
孙恒海:就是鼓励鼓励嘛。
裴魁山:给学生发钱不太好吧。
周铁男从教室外走进来:我支持校长的意见。
裴魁山:你听见啥了你就支持啊。
周铁男:我不管,反正我支持校长。
裴魁山:一曼,发奖学金这个事儿你什么态度啊。
张一曼正在教室角落的一个落地镜前试新衣,回过头:啥奖学金啊。
周铁男:你支持就完了。
张一曼:那我支持吧。
裴魁山:你们俩支持有啥用啊,咱们哪儿有钱发奖学金。
周铁男:我可以捐出我自己的工资。
张一曼:周铁男要捐我也捐。
……】
房间里。
噼里啪啦的打字声音不断响起,剧本在电脑上逐渐成型。
霍辙一边码字,一边忍不住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