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珽,门下亭是掌握衙署出入和外界沟通的重要之地,在这个关头,我需要你替我控制好此处,”刘表眯着眼与刘珽对视:“何况,大丈夫无隔夜之仇,蔡瑁既然折辱你,你也可在门口报复回来。”
后世的人,从刘表放归孙坚灵柩,和祭拜张济两件事上,就断定刘表是个宽厚之人,确实太武断了,人家做善事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真要是好脾气的,就不会参与太学生运动了,还被搞得全天下通缉了。
既然老刘头都亲自开口了,刘珽也就没有推脱,满口答应下来。
并且,刘珽也能初步推测,至少自己“扩大刘表和本地自守型豪族之间矛盾”的做法并未被识破。
刘珽就是那个看热闹不嫌事大,还想加把火的人。
他所采取的,就是加大表面上的一种矛盾,以此掩盖更本质的矛盾,与后世某个大国采用的:推动种族矛盾发酵来掩盖最为本质的阶级矛盾异曲同工。
刘表和蔡蒯的权力之争,仍旧属于自守派的内部斗争,是内部利益和权力分配不均导致的。
就如黄巾起义时,原本斗得死去活来的宦官和士族不约而同选择合作,一起镇压黄巾军,因为他们都属于现有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只是分成了不同派系。
等卢植把张角围城后,宦官们立马就开始“拖后腿”了。
而荆州自守派的这种矛盾是可以通过逐步合理分配利益而平息掉的,就如同原本历史上刘表后期和蔡蒯变得亲密无间,让后者把握了大权。
等他们和和睦睦,到时候自己这样一个少壮派在一群自守派中就很显眼了。
尽管刘表不太可能作出干掉儿子的举动,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都有可能随时就被他撸掉,用来安抚其他自守派。
就如同刘琦在权力的角逐中失利后,刘表直接安排他去了江夏,离开了权力中心。
而刘珽的后果可能更惨,说不定就要被当成米虫养。
除非刘珽那时候有自己的基本盘和经济军事的基础。
刘珽目前的全部计划,都是基于“刘表作为铁杆自守派”这样的坏情况来设计的,但说实话,是否存在着说服刘表变为进取派的可能。
刘表年轻时就与他的老师王畅进行过辩论,王畅厉行节约,而刘表认为应该遵从中庸之道,不要在当世特意显得分外高洁。
当世对尊师是很重视的,而刘表毫不客气的反驳老师,足以看出他把中庸刻进了骨子里。
中庸,就说明他不会太激进而改变策略,而自守割据,是绝大部分人在乱世中的选择,刘表也没有特意表现的雄心。
想一匡天下,对他来讲还是太危险了点,危险到一不留神可能全家就没了。
因此,他一开始就和刘珽暗示过他的路线,跟从袁盟主,亦不失封侯之位。
而刘珽贸贸然暴露自己的想法,可能会引起老刘的警觉。
知道未来的刘珽,晓得靠山山倒的道理,可若是跟刘表说目前优势这么大的袁绍会输,还是败在袁绍的小跟班曹操手上,刘表肯定立马叫来医曹给刘珽看病。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