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翁婿两人都在一个单位,经常能照面。
所以,每当刘安义去她们家时,都是听到张建国两口子在商量:要尽快给小刘和丫头准备婚房。
次年,刘安义22岁,到了法定结婚年龄,两家大人一商量,赶在端午结了婚。
新婚之夜,灯光下的张懿圆在刘安义的眼里分明就是天仙,她就像一只小猫窝在他的怀里,他却老实地在她耳边叮咛:
懿圆,我知道自己配不上你,但我发誓,这辈子一定要让你成为最幸福的女人。
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知道刘家住房紧张,岳父将鱼市街上的那套房子送给了小两口作为新房,老两口搬到了农场。
1986年,他们的大女儿刘慧出生了。
这一年,张建国又帮女婿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赶上政策的末趟车,安排刘民兵提前退休,让刘安义端上了正式工饭碗。
在岳父的关照下,刘安义先是以工代干,后来又当上了副科长,他和张懿圆度过了婚姻生活中最甜蜜的时光。
那时候,在刘安义的心里:有了娇妻,也有了自己孩子,再也没有什么遗憾,这一辈子值了。
时间来到九十年代初,尽管刘安义做了干部,但农场整体走势是走下坡路的,效益不好了,所有人都不能幸免。
供销社也走到了山穷水尽,三年后张懿圆下岗了,虽然还有个国家粮的编制,却无班可上,只能自寻出路。
相对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干个体户进入了爆发期。
鱼市街的很多年轻人,原本没有多少文化,但靠着养殖,南下闯荡,短短几年时间就摇身一变成了大老板。
就比如现在还在鱼市街混的小猛子牛连虎靠着贩鱼,发了财,开了酒楼,成了万宜县有名的老板。
这时候,懿圆又怀孕了,十个月后他们的儿子刘伟出生了。
一个人的工资,变成了四口人用,还有父母那边还要帮衬点,逼仄的日子压得刘安义喘不过气来。
只不过,苦恼才刚开始:农场倒闭了。
四目相望,生活开始变成了一地鸡毛,蒜皮一样的小事都能变成两人情绪的发泄口。
那段时间,张懿圆对他的态度急转直下,刘安义跟她说话也没有个回应。
穷困潦倒时,刘安义也不是没有动过南下闯荡的念头。
老的老,小的小,他只能打消了这个念头。
为了养家糊口,刘安义去河对岸与城管玩起了躲猫猫,摆起了早摊点,主打鱼汤面。
虽然人辛苦点,可收入还可以,也能过日子。但也仅此而已,毕竟一大家等着他养呢!
本以为生活会一直这样继续下去,人啊,好多时候就是在撑呗!
可有一天,刘安义取鱼回来,竟然没有见到张懿圆,只有女儿一人在院子里玩,儿子躺在木窝里饿得淘淘大哭。
刘安义问女儿:“小慧,你妈呢?”
刘慧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刘安义心里也没有多想,直接撸起袖子做起了晚饭。
直到饭菜做好了,却还不见张懿圆回来,他这才感到有点不踏实,抱着儿子,带着女儿,出门去找。
很快,有邻居告诉他:太阳还没落山时,懿圆上了一辆摩托车往县城方向去了,骑车的是个30岁左右的陌生男人!
刘安义顿时明白一个现实:张懿圆走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