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那两人正襟危坐于桌前,手中毛笔如游龙般在纸上飞舞着,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时间悄然流逝,一个时辰转瞬即逝。
再瞧杨修这边,他面色从容,笔下生花,一首接一首的诗作源源不断地从他笔尖流淌而出。短短一个时辰,竟然已经写出了整整十二首诗,且每一首都颇具韵味,令人赞叹不已。
而反观李启明那边,虽然也写出了七首诗,但此刻却眉头紧皱,苦思冥想,似是灵感枯竭,难以再有新作诞生。
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滑落,浸湿了衣衫,显露出他内心的紧张与焦虑。
胜负已分,无需多言!这第一关比试的乃是即兴发挥能力,显然李启明在这方面略逊一筹,已然输给了杨修。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李启明终究还是无奈地摇了摇头,长叹一声,表示自己实在是江郎才尽,无法继续下去,只得认输作罢!进行下一个环节。
紧接着,众人期待已久的第二关即将开始。只听陈群手持扩音器大声说道:“下面,请你们二人移步至抽奖箱处,各自从中随机抽取一张纸条。
纸条之上将会呈现出相应的题目,你们需依据抽到的题目来进行诗歌创作。
限时半个小时,最终谁能创作出既优秀又符合题目的诗作,还要能打动人心。此轮一共三题,谁先完成三题,谁便能够赢得此轮比赛的胜利。”
陈群刚一说完,二人已经抽完题目开始了各自的创作。
杨修第一题抽到的是桃花。只见杨修略微沉思片刻,随即吟诵道:“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李启明第一题抽到的是酒。李启明同样思考了片刻,也随即吟诵道:“江形圜似阮家盆,山势岑如北海樽。户有浮蛆春盎盎,双松一路醉乡门。”
就在此时,杨修与李启明两人几乎同时抵达了第二个抽奖箱跟前。他们彼此对视一眼,然后不约而同地将手伸进箱子里,摸索片刻之后,各自抽出一张纸条来。
杨修缓缓展开手中的纸条,目光落在上面的瞬间,他的嘴角微微上扬起来。原来纸条之上赫然写着两个大字——女人。
杨修见状,不禁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自信满满地说道:“哈哈,此题对我而言简直易如反掌啊!诸位且听我吟诗一首。”说罢,他清了清嗓子,稍作沉思便开始吟诵道:
美女卷珠帘,深坐蹙娥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李启明瞪大了眼睛,紧紧地盯着眼前的题目。只见那张纸条上赫然写着两个大字——阁楼。
他的心猛地一沉,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了不远处的杨修。此时,杨修已经顺利到达了第三个抽奖箱前,正从容不迫地准备抽取下一个题目。
李启明的心跳愈发急促起来,额头上也渐渐渗出了一层细汗。他心中暗自叫苦不迭,双手不自觉地开始抓耳挠腮,仿佛这样能够帮助他更快地理清思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周围的气氛变得越发紧张压抑。
经过漫长而痛苦的思索之后,李启明突然灵光一闪,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张开嘴巴,大声吟诵道:“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这首诗宛如一阵春风拂过人们的耳畔,带着春日的温暖和生机,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为之陶醉,也赢得了众人的赞赏。
就在李启明刚刚吟诵结束之后,杨修那边已然迅速地将第三张纸条上那道关于边塞诗的题目完整地吟诵了出来!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杨修的声音清脆而响亮,仿佛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让在场的众人都不禁为之侧目。
此时,杨修已然取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或者急于离开,反而是静静地站在那里,面带微笑,眼神温和地注视着李启明,似乎仍在耐心地等待着对方做出最后的回应。
整个场面一时间变得异常安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两人身上,期待着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李启明紧紧地盯着眼前试卷上的第三道题,那两个字仿佛具有某种魔力一般——“故人”。他微微皱起眉头,脑海里开始飞速地思索着与这个词相关的种种可能。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李启明的额头渐渐渗出了一层细汗,但他依然毫无头绪。他努力回忆自己曾经读过的书籍、听过的故事,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灵感来解答这道题。
然而,无论他怎么绞尽脑汁,那些记忆中的片段就像是被蒙上了一层迷雾,始终无法清晰地浮现出来。李启明感到一阵挫败感涌上心头,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
最终,经过一番思想挣扎之后,李启明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无法想出答案。
他默默地将纸条收了起来,装进袖口里,心中暗自懊恼自己平时积累得还不够多。
就这样,李启明以认输告终,结束了对这道题目的思考。
此时,在场的众人皆已目睹杨修成功胜出,台下的陈纪不禁转头望向身旁的杨彪,面带微笑地开口赞道:“杨兄啊,令郎杨修今日之表现当真出色非凡呐!其诗作才华横溢,令人惊叹不已!”
杨彪听闻此言,赶忙谦逊地摆了摆手,回应道:“哎呀,陈兄过奖了!犬子杨修的文采固然还算过得去,但在处理政务相关的事务时,却明显缺乏深度的探索和悉心的钻研啊!”
他轻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相比之下,贵府的那位公子陈长文,在务实做事方面确实更胜一筹。毕竟,吟诗赋词这类事情嘛,说到底也只不过是一些文人墨客用来附庸风雅、消遣时光的手段罢了。”
就在这时,人们的目光纷纷投向了擂台之上。只见那刚刚落败的李启明面色苍白如纸,满脸尽是失落之色。
他拖着沉重的脚步,缓缓走到杨修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敬意后,方才转身,一步一步缓慢而又无力地下了擂台。整个场面气氛略显凝重,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了一般。
他的步伐略显沉重,仿佛心头压着一块巨石一般。而此时,擂台上的气氛却并未因李启明的离去而有所沉寂,反倒是愈发地热烈起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