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榆树镇一共有四所小学,分别坐落于小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而且每所学校的名字里都带有各自坐落位置的方向。

镇东边的小学直接取名为东方小学,没有取名的缘由;镇南边的小学由于靠近南桥水库,因此叫做南桥小学;镇西边的小学也是随便起的名字,叫做西城小学;镇北边的小学是由一个名字里带“华”字的爱国侨胞出资赞助建成,所以被叫做北华小学。

其中,属东方小学的地理位置最为优势,它不像其他三所小学都处于小镇的角落里,它东边挨着粮库,南边挨着第六中学(以后简称六中),西边挨着镇政府,北边则靠着省道,最后一点非常便于学生们上下学,只因大马路好走。

马东的学前班和小学就是在这里上的。

学校面积很大,分前中后三个院子,由坐北朝南的两趟大瓦房相隔开来。

前院的最南面是一块菜地,学校把那里分给老师们种着玩,只不过在小学生里面存在太多数量的熊孩子,所以最后剩不下多少成果。

前院剩下的长方形地图是学校的主操场,主操场中间是由红砖镶嵌而成的跑道,平日里学校的课间操、集体大会,还有运动会都在这里进行。

前院的瓦房提供给低年级同学使用,按从东到西的顺序是一至四年级,在这趟瓦房东边的三分之一处,有一个门洞用于通行。

门洞东边紧挨着广播室,南边则正对着主席台,主席台前面是旗杆还有旗杆上面的五星红旗。

主操场的最西面有一排单双杠,还有很小的一个篮球场,这个篮球场其实就是一个摆设,学校的篮球从来就不借给学生玩,顶多是体育老师在上高年级体育课时短暂地拿来教学用一下。

中院的副操场相对较小,约有主操场的一半大,不过用来给五六年级的同学撒欢绰绰有余。

学校特意在中院东边隔出来一个小院子给学前班的同学使用,小院里还单独建有厕所,学前班一共有两个班,马东就混在二班。

后院东边是放自行车的地方,西边是一个小花园,小花园北边是一栋与省道相邻的二层楼,这里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办公室。

与在幼儿园时不同的是,学前班里不但老师管理得超级严格,而且这里还初步呈现出一个小社会的雏形。

马东班里有两名头头。

一个是班长沐晓丽,她妈妈是学校里的一名思想品德老师,她告状的能力远超唐舒,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她在班级里的地位。

另一个是人高马大的小男孩张旭,班级里谁也打不过他,只有沐晓丽能借老师之手收拾他。

然而他并不是班级里最调皮的同学,最皮的同学是一位叫赵春的鼻涕虫,他特别爱给别人起外号。比如,叫个子小的同学“豆杵子”,个子小又胖就叫人家“地缸”等等,而且他还精通各种骂人的顺口溜,在学校里传播了不少经典。

只是他跑得太快,脸皮又厚,大伙拿他没有任何办法,所以集体都讨厌他,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在运动会时保准能给班级争光。

马东在学前班里没发生啥特殊的事,却在大伯家被一条新养不久的狗给咬了一小口。

狗是一条半大的深黄色土狗,它被人送给大伯时,就是一副骨瘦如柴的模样,想必曾经挨过不少饿。

刚开始的时候,大伯怕它咬人,特意拿铁链一直拴着它,后来大伯发现它对察言观色很有一套,谁是生人熟人完全能分得清,于是就给它恢复了自由之身,允许它满院乱跑。

负责喂狗的人是堂哥马新,喂的是苞米面糊糊兑剩菜汤,连剩菜剩饭都没有,不过这条狗显然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即便是这样,每次他见到堂哥时还是摇头摆尾,样子十分欢快。

大娘一点都不想养它,几次三番想要杀它吃肉,不过在堂哥的苦苦哀求之下,暂时还没有要它狗命。

不想养狗的缘由就是因为大伯家孩子太多,当然花销也会随之增多,为了这一点他家只能选择省吃俭用,同时再想点别的办法。

比如在吃水果这方面,大伯为了实现自给自足,就种了两棵樱桃树、一棵沙果树、一棵香水梨树,还有一架“小黑粒”葡萄。

这些水果本应该是马东堂哥堂姐们的零嘴,但马东当时不懂事,他性格有点贼皮子,家里有水果他不怎么吃,非喜欢“自己采摘丰衣足食”,主打就是一个叛逆。

只是马东吃到“劳动”果实以后,树上的果子就会相应变少,也就等同于堂哥堂姐们的零食变少,如此得罪当事人,他们怎么可能没有反应。

当然,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说一个小孩子,但是被夺食之后,那种不自然的眼神和表情肯定会流露出来。

从来没有挨过饿的马东没看懂当时的形势,这条饥一顿又饥一顿的土狗极有可能看懂了,所以它想对马东稍加惩戒,于是就偷偷跟在了马东身后,照着他的小腿就来了一小口,咬完后也没有撕扯,立马就跑开了。

以上便是马东替狗找出的最好咬人理由,至于它到底是不是想表达衷心,谁都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低估了自己的地位。在此地,咬人的狗向来都是死路一条,因此大娘终于得到了十分合理的理由,立马给它判了死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