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费懋中咬了咬牙,只得称是。

接下来,他也就真的去了自己的房间,认真想了起来。

他是真不明白,为何夏言突然换了个态度。

且说,叛军方淮这里也知道了朱厚熜下旨进行科举扩招的消息。

这让方淮当场就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地说:

“才恩科完,又扩招,这个天子还真是打蛇打七寸!”

“他这样做,就不怕免役的士绅群体越来越多,将来税赋不足,财力彻底不济吗?!”

房梁跟着道:“是啊,我们这位陛下从来都不担心有一天财不足的问题!”

“他总不能可以继续在附近发现什么金矿银矿吧。”

“可就算发现了许多金矿银矿,又怎么样,金银之物又不能直接当饭吃!终究还是看粮食多寡!”

“到时候,不事生产者越来越多,天下百姓怎么养活?”

方淮这个造反的士大夫倒替朱厚熜担心起将来了。

而不只是方淮在为朱厚熜担心,杨廷和也在为朱厚熜担心。

致仕在家的他,没想到朱厚熜到现在还在坚持积极的财政刺激政策,坚持改革与外扩。

杨廷和本来以为天子在东莱金矿之财用尽后,就会停止改革,就会选择保守治国的策略。

但他没想到,天子在坚持严加禁海和创建皇商制度,眼看着把沿海大户往死里得罪后,就又从倭国大名手里勒索大量钱财,还发现了石见银山,然后借着这些钱,开始宗室改革和军改。

当杨廷和从取道来四川看望他的门生盛应期这里知道,天子如今还要科举扩招,且不肯宽恕犯事官员后,更是忍不住连声叹气。

“这都是石见银山给陛下的底气啊!”

杨廷和因此说了一句。

盛应期拱手道:“老太傅说的极是,石见银山每年上千万两的进项,让陛下能够以此为具,而稀释天下奢豪大户的财富,自然也就变相的夺大户之利而富国安民。”

杨廷和对此颔首。

他们这类人,虽然不知道“经济学”这个概念,但对经济的理解并不是真的不深。

毕竟,货币超发引发的社会影响,在华夏历史上已经出现过好几次。

南宋甚至还有士大夫提出“堆垛本钱”的概念。

所以,杨廷和和盛应期都明白,天子手里的银子要是多了,就会变相意味着天下奢豪大户手里的财富少了。

因为天下奢豪大户的真正财富从来都不是金银本身而是穷人的数量。

天子钱一多,就会增发军饷,就会增发俸禄,就会大力赈灾,让穷人减少,或者不大量增加。

总之,天子因为是天下之主的原故,天然的有责任救济天下,而需要把银子往下发放,促其流通。

而无论这些银子发放到底层军民手里到底有多少比例,但只要是增加了底层军民的收益,就会相当于在稀释奢豪大户的财富,尤其是大量白银在民间流通后,那奢豪大户存在手里的大量白银就会贬值。

所以,盛应期才会说朱厚熜会借着这些白银稀释天下奢豪大户的财富。

杨廷和也才会点头。

而盛应期在杨廷和这么点头后,就对杨廷和说道:

“老太傅,陛下既然能发现石见银山,说不准将来还能发现别的银山金山,乃至还会真的开辟更多的耕田!”

“因为,我听闻现在天子亲军用的火器都不怕雨水,所以,鞑靼都不足为患了!”

“这样一来,天子开疆辟土无疑会真的很容易!”

“再有就是,我还听闻,现在朝廷已经对外出售火器,这里面的收益,您老应该知道会有多大!”

“晚生是真的担心,这样下去,会越发显得您老当初的主张,有多么错误,多么愚蠢,多么自私!”

“这无疑会有损您的清名的!”

“不仅仅是您的清名,只怕您的治国理念也得被颠覆,士大夫将会彻底只能仰圣天子鼻息而活了!”

“这只能说明,老夫的确错了!司马光之论也的确不能奉为圭臬!”

“王安石之论也的确有他的独到之处!”

“我们是该遵循自己的良知,承认陛下坚持的治国之策才是真正的社稷长治久安之策!”

杨廷和无奈地笑着说道。

盛应期听后颇为失望,不由得问着杨廷和:

“难道公真的就愿意看见天子独治吗?”

“自然愿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