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车子!
车来如飞。
客看车夫,忽然心中酸悲。
客问车夫:“你今年几岁?
拉车拉了多少时?”
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年了,你老别多疑。”
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坐你车,我坐你车,我心中惨凄。”
车夫告客。“我半日没生意,又寒又饥。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我年纪小拉车,警察不管,你老又是谁?”
客人点头上车说。“拉到内务部西”。
这首诗的确有揭露,有怜悯,但总的倾向却体现了以富人对穷人的“同情”去调和并解决社会矛盾的思想。这样的“主题”不免显得有些浅薄。
而沈尹默也写了一篇名为《人力车夫》的同名诗作,并发表在了同一期的《新青年》上:
日光淡淡,白云悠悠,
凡吹薄冰,河水不流。
出门去,雇人力车。
街上行人,,往来很多;
车马纷纷,不知干些什么?
人力车上人,个个穿棉衣,个个袖手坐,还觉风吹来,身上冷不过。
车夫单衣已破,他却汗珠儿颗颗往下坠。
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比较委婉和内敛,通过简洁而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反差鲜明的"街市小景"画面,展现了贫富之间的差距与矛盾,留给读者更多思考和回味的空间。相比之下,它没有像胡适的诗歌那样强行添加一个令人不满意的"尾巴",而是恰到好处地结束。然而,经过深入品味,可以发现它的立意远高于之前提到的作品。此外,鲁迅的《一件小事》同样描绘了"人力车夫"这一形象,但写作时间略晚一些,不过其主题思想却远比前面两首诗歌更为深刻、高远。它透过那样平凡、普通的一件“小事”——一个“车夫”不顾“我”的拦阻,搀扶起一个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跌倒了的“老女人”向巡警分驻所走去,勇敢地承担起了肇事的责任,表现了在劳动人民崇高品德的感召下,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严于“解剖自己”的崭新主题,反映了“小事”不“小”的深广内涵,从“一粒沙”里见出了时代的光辉!
《一件小事》的“主题”之所以深刻、高明,就在于作者当时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遵”着革命前驱的“将令”,具有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作者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小事中挖掘出深意,从而使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升华。
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思想和理论的修养,这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理论素养,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人生,从而更好地把握生活的真谛。同时,我们还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以正确的视角看待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这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便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通常情况下,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在“主题”上所能达到的高度,与作者在哲学思想,即世界观上所实际达到的高度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如果作者能够以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广阔的视野来审视问题,并将其融入到作品中去,那么这部作品就有可能具有更高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反之,如果作者缺乏哲学思考和深度,那么作品也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作为一名创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创作技巧,更要有深厚的哲学素养和广阔的视野,才能创作出具有深远意义和价值的作品。
艺术乃是“思想的结晶”。所有的艺术技巧都将因“思想”的注入而获得蓬勃的生命力,也会因“思想”的深刻而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辉。如果没有“思想”,或者没有深刻的“思想”,那么即使拥有再高超的艺术技巧,也无法成就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曾经在探讨意大利艺术为何“从发展高峰衰落下来”的时候指出:“艺术之所以衰落,是因为它没有那推动以前的艺术家走上创作道路的广阔的世界观念。”这句话真可谓是振聋发聩!因此,我们决不能“闭关自守”、“停滞不前”,而是要努力去获取“广阔的世界观念”!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登上时代思想的巅峰,并以科学世界观作为“望远镜”和“显微镜”去深入地观察生活,“烛照”事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到高瞻远瞩,洞察入微,切中要害,追根溯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具备卓越非凡的“识见”和深邃敏锐的“眼力”。正像着名作家王汶石曾经说过:“生活的海洋上,就像繁星密集的天空一样,到处都闪耀着思想的光辉。然而这一切,也只有拥有正确世界观的人,才能够发现并理解。”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