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觉得吴用这个人物身上的争议更大,所以想要先写。”金玲想到了毕意南在电话里和自己沟通的理由,替他解释道。
“刚开始写作就知道制造话题了,小毕同学确实悟性很高啊。”张昭平听得连连点头。
【央视的电视剧《水浒传》中,把“智多星”吴用塑造成了其貌不扬、面色黝黑的形象,经常被要求尊重原著的观众们诟病。】
【毕竟,原书中说他“眉清目秀,面白须长”,标准的书生样貌,虽然年纪不轻,但应该有几分帅气。】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吴用的书生身份,加上名字自带谐音,让他一直陷入是否“无用”的讨论中。】
【事实上,只要认真读过原著就会知道,作为梁山的首席智囊,他不但很有用,而且很重要。】
【尽管偶有失误,但在智激林冲火并王伦、攻打曾头市、赢童贯、败高俅等关系到梁山生死存亡的事件中,吴用的奇谋良策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写得没错。”张昭平对毕意南在文章开头定的调子非常赞同:
“说吴用对梁山没什么用处的人,大多数都是只看了几集电视剧的。只要认真看了原著,都不会这么认为。”
【某种程度上说,吴用就是为梁山而生的。】
【《水浒传》里的好汉大多数是环境所迫才上的梁山,很少有人好端端地就想落草为寇,所以才有了成语“逼上梁山”嘛。
【可吴用不一样,明明没有人逼他,但他一出场就自发地、强烈地渴望当强盗。】
【吴用本来是村学里给孩子上课的教书先生,有一回碰上晁盖,听说刘唐带来个项目,要劫生辰纲。】
【这事仔细想一下挺离谱的,就相当于说,我要送给你一千万,不过放在了银行运钞车里,需要你自己去取一趟。】
“有点意思,写作技巧不错,懂得用贴近现实生活的比喻,让读者更容易看明白。”张昭平刚看几段,又夸奖道。
金玲也很喜欢这种写法,“他上一篇解读鲁智深时也有这样写,用给灾区捐款的事情来举例子。”
“我记得那个段落,描写的还很有画面感,有机会告诉小毕同学,这个风格很好,值得继续保持。”张昭平说。
【换一般人,劫生辰纲这种掉脑袋的事,怎么也得仔细考虑一番吧?】
【作为头领的晁盖自己就犹豫了好一阵,拿不定主意才来找吴用商量,可是吴用想都没想,“好!我这就给你攒人去!”态度坚决得让晁盖发懵。】
【晁盖虽然是个财主,但也架不住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劫生辰纲,目的就是图财,让手头宽裕一点,并没想过后续打算。】
【所以事发的时候,晁盖不知所措,先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决定要跑路了,才想起来问:“却是走哪里去好?”好在吴用马上给出答案:“去梁山泊,入伙当强盗!】”
【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去梁山入伙的路也许吴用早就想好了,甚至很可能,这本来就是他事先定好的真正目标。】
【奇怪的地方在于,吴用这样一个白面书生,为什么会这么热衷于造反呢?】
“新意来了!”
“吴用是劫生辰纲时就已经想好了要上梁山吗?”
“他又为什么这么想造反呢?”
张昭平和金玲发现,自己的思路已经开始沉浸在了毕意南的分析之中。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