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叔叔又买了一本比辞典还厚的书,里面“三百千”都有,还有《弟子规》,倒是《弟子规》和《三字经》差不多,都是三个字的,每四句占一页,下面有注释和相关典故的小故事,娟子知道上了初中才明白有些故事的含义,比如“韦编三绝”是指学习勤奋刻苦;“管宁割席”是指学习要一心一意,不要与不适合学习的朋友交往,诸如此类。
叔叔还会制定作息,每当教完一段时间,他会在房檐下面的铁皮吊桶上有规律地敲出下课铃声,像村里学校的铃声那样“当,当当;当,当当……”休息的时候,叔叔偶尔会教弟弟跳舞,更多的时候是吹笛子。他有一把横笛,自己做的好像,因为多做了一个孔,所以每次都要在那个孔上面贴上竹竿内层的薄膜。他会吹《世上只有妈妈好》,还会吹别的,但是娟子听不出来那是什么。
叔叔还会做象棋,用竹竿粗细的树枝锯成32个两厘米高的圆柱体,耐心地磨掉棱角,用笔写好正楷字,小刀刻出阳文,再在字外面刻一个圈装饰,一一刷上黑色或红色的漆,象棋子就做好了。然后有一块不知道从哪弄来的板,垫板那样的厚度,叔叔在上面刷上格子,写上“楚河”“汉界”,棋盘就做好了。听说古人下棋的棋盘叫做楸枰,是一个没有腿的小桌子那样的,不下的时候可以从桌子上拿走。叔叔这个应该是低配版的楸枰了。以后这个楸枰就见证了很多个大家围在一起下棋的快乐时光。
冬天很快又到了,因为这年日子艰难,连冬天起床烤火费柴火都有点不太舍得,妈妈就带着娟子和弟弟去了舅舅家。舅舅家这一年在“炕小鸡”,就是在炕房里孵小鸡。娟子来到舅舅家,就迫不及待地往炕房里钻。
炕房里真暖和啊,脸都快被烤疼了。娟子看着这一排一排的鸡蛋,一排一排的毛茸茸的小鸡,还有一间一间的之前从来没有进过的房间,觉得真有意思,走进一间,还有一间;再走一间,还有一间,直走到最前面那间才掉头。
娟子看着舅舅把蓝紫色的小颗粒倒在大盆里,兑水,水就变成了蓝紫色。舅舅把鸡蛋轻轻地放进水里,娟子问:“阿舅你在干嘛呀”“我在给鸡蛋消毒。”舅舅说。娟子看到舅舅的手干活之后也变成了蓝紫色。直到初三的某一天,在化学实验室里做实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娟子才突然明白,小时候那个蓝紫色的颗粒就是面前的这个东西。
妈妈把弟弟的尿褯子在炕房里晾干,把弟弟的湿棉裤在炕房里晾干,妈妈真忙呀。
冬天的早晨,直接穿棉裤太凉了,妈妈就把弟弟的棉裤拿去烤一会儿再给弟弟穿上。弟弟笑眯眯地穿上了。他很勤快,每天早上五点就会醒,有时候会自己玩一会儿,大多数时候都是把大家都吵醒,不过那时候妈妈已经准备起床了。
舅舅的小鸡有时候会有孵不出来的“妄蛋”,一半是小鸡一半是蛋的也叫“忘蛋”,大家因此吃了很多,妈妈很喜欢吃。长大以后,娟子记忆力很好,她自己想想,也只有童年时吃的那么多鸡蛋,帮她补了一些营养。别的,就是喜欢时常背诵点什么,维持记忆力吧。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