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朝建立后,天子去镇守国门;王朝灭亡时,君王哪怕去殉国,也绝不会投降敌人。表达的是一种民族气节、一种责任和担当!

说起汉武帝,人们自然会想起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其实,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颁布《罪己诏》的皇帝,这个罪己诏,对后世帝王的影响,是很大的。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而罪己诏的目的:就是皇帝检讨自责,回揽人心!

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

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

近代史学家夏增佑先生也评价道:武帝时,为中国极强之世,故古今称雄主者,曰秦皇汉武。

并称他是“百代帝王”,意思是,刘彻在世时的功绩,不止于对当时朝代的影响,而是影响了后面很多朝代。

汉武帝刘彻,重用卫青、霍去病等抗匈名将。数十万大军,在风沙中横穿大漠,致使匈奴连连北退,霸气外露,一扫西汉建立以来的颓废态势!

强兵猛将镇守国门,那场面和气势,那是何等地荡气回肠,激动人心!

但是,很少有人想起,在那个时代,汉武帝刘彻身边,还有一个叫做桑弘羊的人,这个人,对战争的胜利,国家经济的快速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时,汉朝和北方边疆匈奴之间的持续性战争不断。

这个时候,正是桑弘羊在担任大司农等职期间,主抓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保证了财政供给,有效支援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桑弘羊,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学家、汉武帝的高参,官至御史大夫。

桑弘羊出身于商人家庭,十三岁时,就以精于心算入侍宫中。

我们都知道,商人的性格是敢拼敢赢,善于借鸡生蛋,敢于闯荡市场。

在市场上,他们是最善于借鸡生蛋的一类人,也是最能展示他们胆识和魄力的商人之一。

他们敢于冒险,敢于承担风险,敢于追求成功!

这种敢拼敢赢的性格特点,促使了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收益。

先是,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资治通鉴》)。

最开始,桑弘羊担任治粟都尉(掌管生产军粮部门),兼任大农令,主要职责是:主抓全国的盐铁专营业务。

后来,桑弘羊在汉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规范的市场次序,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同时,桑弘羊同志亲力亲为,组织六十万人开垦荒地,保证了军队的粮食供给,为国家的防御匈奴决策,提供了坚实的粮食基础。

俗话说: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大幅度增加了汉武帝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为汉武帝继续推行文治武功的壮丽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

后来,汉昭帝即位,桑弘羊任御史大夫,和霍光、金日磾等两位老同志,共同作为辅政大臣。

一次,在国家召开的盐铁专项整治会议上,部分思想保守的老同志,不淡定了,指责桑弘羊的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政策,会导致“与民争利”的后果,矛头直指桑弘羊!

所谓“与民争利”,意思是,和人民争夺利益,不顾民生,只顾自己的私利。

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卜式,他从一位放羊的羊倌,最后升到了官至三公!(确实很厉害)

会放羊,就会做官!羊倌的意思是不只是放牧羊群,治理老百姓也是如此。

大家看看卜式的攻击桑弘羊的正当理由:说桑弘羊让官吏参与市场买卖。

但是,大家好好想想:这事要是没有汉武帝点头,桑弘羊能下命令吗?

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资治通鉴》?汉纪十二)。

卜式把这事情翻出来,说桑弘羊,但其实和指桑骂槐(武)一样。

现在,卜式用这些事情来搞桑弘羊,那不就是打汉武帝的脸吗?

我认为:官场半生磨一剑,智慧与贪婪的较量!汉武帝也是在卜式和桑弘羊这两个人之间,做出一种权术的平衡!

会上,桑弘羊坚持己见,与意见相反的老同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会后,桑弘羊也适当修改了酒类专卖为征税,其他经济政策和措施,仍然沿用不变。

洛阳花开映日红,古城碧水映天蓝。

夜幕下的洛阳,华灯初上,更显出其神秘与魅力!

洛阳之美,千古传承,天下文化名城。

洛阳是西汉一大商业都会,悠久的商业传统,对洛阳的民俗,产生了巨大影响。

此外,洛阳人文荟萃,流传有苏秦刺股、佩六国相印等的传说。

这样的历史文化环境,对桑弘羊的经济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时候,桑弘羊就能够帮助家庭,进行一些理财活动。

学而优则仕!从小到大,出相入将、封土拜爵的出仕立功的思想,牢牢占据着桑弘羊的头脑。

后来,朝廷下诏书,提拔桑弘羊入宫,任侍中职位。从此以后,桑弘羊踏上了仕途的道路。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而长期在汉武帝身边伴读,使得桑弘羊与武帝之间,形成了亲密默契的君臣关系。

这种亲密和默契,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国泰民安,增加了砝码。

公园前120年,为了应对因对外战争,造成的财政亏空问题,武帝采纳郑当时的建议,下令实施盐铁官营政策,将原属少府管辖的盐铁划归大农令,由国家垄断盐铁的生产。

公园前115年,武帝提拔桑弘羊为大农丞,统管国家的会计事务。

公园前89年,汉军出兵西域,再次攻破车师后,桑弘羊与田千秋大臣等联名上书,建议汉武帝扩大轮台屯田,加强轮台、渠犁的屯田规模,以保障军粮供给。

田千秋是一个眼睛里容不得沙子,非常正直的人。

他认为朝廷的奸臣,应该罪该万死,对他们的行为感到愤怒和不满。

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汉武帝。信中,他详细地陈述了那些奸臣的罪行,同时还提出了许多有关国家政治和治理的建议。

这封信深深地打动了汉武帝,使他决定对这些奸臣进行严惩,并采纳了田千秋的建议。

汉武帝对田千秋印象极佳,认为他是个有才干的人,于是就直接提拔他做了丞相。田千秋成为丞相之后,他的治理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特殊的时刻,选择一个平庸的人作为丞相比选择一个优秀的人更加合适,而田千秋恰好是最合适的人选。

田千秋的成功上位,除了他的运气外,也离不开他为太子申冤的勇气和决心。

然而,田千秋的光辉时刻并不长久。

他的改革虽然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但也遭到了来自皇帝的强烈反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