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高中的儿子和我聊到他下学期就要离开现在的学校,想要去补习班补习的计划。
我一下子觉得我的天都要塌了,我只知道我不自主地想流泪。真的就是这样了吗?我其实不清楚,自己到底为何那么不情愿,那么不甘愿,那么伤心?
而另一面,我隐约觉得我也能理解儿子的想法,我也能支持儿子的做法。
这件事情触及好几个点。
第一个,儿子接受的教育,是我从儿子小学开始就带他进来的,是新教育,不是为了参加高考,不是为了分数,而是提升儿子各方面的素质的教育。现在到了最后一年,他却要放弃,我觉得他没有圆满。其实,确切地说,是我觉得不能圆满。在我的惯性思维中,一个圆要从终点回到起点,才是一个完整的圆,而现在儿子要在最后一小段离开,这个圆就不圆了。
但同时我想想,我想要儿子走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不就是希望他能早一点找到自己所爱,早一点走上自主的道路,而不是像我,是到四十岁之后才慢慢清醒的。现在,儿子确实比较早地有自我意识,虽然对他将来要学习的专业,或者想要做什么工作他并不清晰。但是,目前有个目标,哪怕只是个短期的目标,但也是个目标,他愿意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我是不是该支持他呢?
所以,什么是圆满?就是从起点到终点,再从终点到起点就是圆满吗?而儿子现在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准备高考,是不是也是一种圆满呢?因为在他小时候,我就走上了让他早点成为他自己的道路,现在到了高中后两年,他自己愿意为了自己的计划而做些改变,是不是也一种圆满呢?
所以,我想我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对于我个人一厢情愿地希望儿子可以读到高中毕业,而儿子按照他的想法选择了离开这里,我能否放下?
第二点,在昨天的沟通之中触动我的是,儿子认为我因为不想让他离开,所以就拿了一些困难来难为他。比如我说,如果你要离开,那你就要拿出详细的计划,你找到你要上的补习班了吗?你将来要住到哪里去,你找到新的住处了吗?儿子听了一下子恼了,这是我一个人要去准备的吗?你就是不想让我离开,所以给我设置了一些障碍。这就是威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