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四川盆地的冬天肯定不如东北冷。我没有去过东北,无法对比体验。但金垭高中的冬天对高中学生来说冷不冷是你的意志,而不是温度。这十多年,全球气温变化大,有温室效应,有厄尔尼诺效应,每个地方的气候都在变化。有时热得坐卧不安,只能依靠空调。每个家庭晚上都开空调,在城市,听到那种闷沉的声音,有时同样凉快得难以入睡。有时冷得不行,人们安装暖气,再冷都不怕。但那是城市,在农村干农活,你面对寒冷的气候,你发现人类很渺小。

达县十二月份平均气温-1到5度。如果是现在,有保暖衣服穿、有加厚的鞋子穿,0度上下气温真得是不算什么。但我们读书的时候,衣服都是不怎么保暖的,脚上的鞋子更是很不严实。走在路上久了,里面有湿湿的。如果一直动还问题不大,如果停止下来,坐在教室里一节课,脚上就感到冰冷,脚掌似乎都麻木了。显然,鞋子进水了。

我们学校附近没有什么大建筑物,早上一般会起雾,水塘或水田的水面上会有一层薄冰。淘气的孩子会用木棍敲碎薄冰,然后在一块大一点的冰块中部用嘴里的热气慢慢吹出一个小孔,再用稻草或其它绳子套住冰块,提起来玩来玩去。天气冷,短时间冰块不会融化,这是冬天孩子们的乐趣之一。

山路上一般有霜,路滑,不小心容易摔跤。在学校,水泥路上霜就少一些,房子上、树上、草堆上、菜上会有霜。在外面走动,即使没有刮风,也觉得特别冷,特别是脸上。在教室,几节课坐着不动,不冷才怪呢!有些同学,穿三四件衣服,两件袜子,两件裤子,鞋是棉的,几度的天气就不会觉得冷。但如果穿两件衣服、一件裤子、一件袜子、普通布鞋或解放军胶鞋,说不冷的学生一定是练过功夫的,如周同学就是这样。他穿的就是上面说那样标准,他有毛衣,他不爱穿,他真的是身体好。还有个后来当兵的王同学,人比较高,也是这样。

我这样穿,说不冷是假的。但怎么办呢?办法有:坐在教室,两腿夹紧,身体略微收拢,靠近桌子一点,时不时搓一下手或一只手放裤子口袋,贴近大腿皮肤,另外一只手做笔记,让老师看到。然后少说话,集中精力听课,慢慢也就不觉得冷了。当你集中精力听课,跟着老师的思路一起远行、一起思考、一起疑惑,那一点点寒冷其实就不算什么了。下课后,上厕所要爬坡,跑一跑,跳一跳,身体又暖和一些。

五十年代出生的一名作家在随笔里说:饥饿是歌词,寒冷是音符,又冷又饿就是一首歌。有些人在这首歌中发出对冬天世界的怒吼,有些人在歌中满含眼泪,有些人却在歌中唱出动听的旋律。我们这些中学生,面对一点点饥饿与寒冷,实际上没有人哭泣。在学校,大家都差不多,想想父母在家,数九寒天在地里劳动,兄弟姐妹在野外放牛或打猪草,他们不冷吗?不饿吗?八十年代的学生还好一些,六七十年代的学生,经历的饥饿与寒冷更多,他们不是更加坚强吗?我们很多老师都如此,所以他们看到我们的冷没有特别的心疼。

在学校,远离父母,没有电话手机,你就是冷,也没有办法告诉父母。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忍着,毕竟还有两件衣服,冷不出大问题的,箱子里再找一件衣服还是有的,但穿在一起有点不协调,就不想穿。有些老师也非常理解,上课前让我们所有同学都站起来,在座位附近跳一会儿,大家都这样,气氛热起来了,感觉就温暖多了。有时,同学间位置靠近一点坐,把窗关多一点,也发现暖和多了。

我见过村里一个姓李的表叔和自己亲舅舅冬天穿草鞋(相当于现在的拖鞋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做农活,难道他们不冷?我看到父亲冬天穿短裤下粪坑救母猪,那是又脏又冷。我看见体育老师冬天洗冷水,平时上课就一件长袖体恤(师母说体育老师现在还健在,90多岁了)……寒冷与饥饿一定要面对时,我们唯有意志力和想办法才能战胜,这种意志和智慧是今后生活的经验与信心。比饥饿与寒冷还要考验人的是遇到工作与生活的困境或绝境,如何走出困境?如何绝路逢生?那更是需要经验与无数的智慧。我在金垭高中不到两年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启发与磨练非常大,再加上在幺塘初三的积累,我学会了忍受与想办法改变困境。即使到现在,有些人如果像我这样,面临的压力或烦恼非常多,也许早崩溃了。但我仍然没有彻夜难眠,没有暴跳如雷或垂头丧气,我必须不失眠,否则我就不是金垭高中的学生了,不是在那个环境磨练出来的学生了。每个人必须学会睡觉与忍住脾气,否则一切就会是恶性循环了。

有个英语老师,在我们学校做过副校长。他说他鼻窦炎非常厉害,冬天非常不舒服。吃了不少药,没有好转。怎么办呢?别人告诉他一个方法:每天洗脸时用冷水上下循环搓鼻梁,反复搓,坚持不懈。他坚持做了,后来鼻窦炎居然好了。

人很多时候会有苦处或痛处,一言难尽,苦不堪言。一种方法就是在自己的苦处或痛处撒点盐,让它痛多一些,再忍住,坚持,慢慢就不痛了。当然,这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如果等你找到最好的方法时,也许已地久天荒,还不是没有希望了吗。有人说经常处于半饥饿半寒冷的人可能更加聪明或长寿,我不知道是否正确,但我知道人总在想温暖或饱食中前行,不是不可以,但这样的情况比例少,人多是在阻碍中前行,受点风寒与饥饿,才能真正砥砺前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