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某一天,卡美洛大军压境。亚瑟王率领几乎卡美洛全部的兵力在大平原叫阵罗马教廷。包括亚瑟和阿米莉斯在内的所有13位圆桌骑士倾巢出动,镇守13方位,已然将罗马教廷的圣城围困在内。
按道理,在已经占领了大不列颠几乎所有的土地城池之后,卡美洛应该先稳住根基,巩固统治,发展势力,积蓄力量,清除潜在威胁,在大后方固若金汤之后,军队壮大数倍之后,才去进攻罗马教廷将大不列颠境内所有力量汇聚一处的圣城。否则一旦大战起,拉锯时间长,缺乏守卫力量的后方很容易出问题。可亚瑟还是那么做了,以最快的时间集结兵力,攻打圣城。其一,是因为卡美洛一直走的是精英突袭的路子,配合跨时代的魔法攻击道具屡试不爽。其二,有巨石传送阵的辅助,卡美洛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全国的兵力短时间集结在大平原。其三,最重要的是,卡美洛一统大不列颠岛却迟迟不对旧统治者罗马教廷动刀,民众们会以为亚瑟王怕了罗马教廷。所以这圣城,亚瑟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不过只要能在短时间内攻破圣城,擒住红衣主教,就能为这场战争画上最完美的句号。
罗马教廷好像也接受了现实,并没有固守圣城,而是选择主动开门迎战,也许是圣城的粮食也养不起那么多将士吧。而且,作为统治阶级的教廷之前几个月的态度是一让再让,速速召回,想来,如今教廷对手下武装力量的威慑力、约束力也已经少之又少,这段时间的憋屈仗让教廷各大骑士团们都等着来场硬碰硬的大战呢。
两军在大平原上对峙,教廷军队骑士战士、牧师、猎魔人交叉排列,呈圆形阵势,军队拧成一股,进可攻,退可守。反观亚瑟王手下的军队,依旧是分布在圣城13个方向,牢牢锁死圣城的出路。真正向前出战的,只有正对圣城主大门的亚瑟、阿米莉斯、兰斯洛特和高文的军队,当然,梅林也在。围观的军队也在缓慢地移动,补上亚瑟等四支军队出战而露出缺口的同时,也保持在机动中,随时应对敌人的远程攻击手段。
5000对700,看似人数度不对等,可是围观的卡美洛将士们没有一个认为他们的国王会输。无数场战役中,亚瑟王用实力证明了他是百战之王,是当之无愧的传奇。
亚瑟王开始带兵冲刺,但双方最先兵刃相接的是魔法的对决。梅林本就是天赋绝伦之辈,在这个魔法不成体系的年代,绝对能以一当百。教廷那种大型防御护盾再次出现,大型战争魔法在天空和大地汇聚。天空开始出现龙卷风,等直径近百米的龙卷风自上而下接通地面,无数的火焰从龙卷风内部涌出,顷刻间形成一道接通天地的火龙卷,这是教廷掌握的最厉害的战争魔法,需要两百人的牧师团队消耗海量的珍贵材料,再联合布置魔法阵才可以施展。而梅林的魔法相当的实用且接地气,地震、地裂、地刺,因为阿米莉斯曾经说过,教廷的防御护盾不防地下。大地突如其来的变化对教廷军队阵势的影响是肉眼可见的,战马受惊,战士东倒西歪,牧师的魔法阵更是九不存一,原本固若金汤的战阵瞬间变成一团散沙。原本牧师召唤的火龙卷也开始波动起来,像是一个不断被重塑的泥塑,很是不稳定,在战场上开始敌我不分了的攻击,卷起了大片慌乱中的教廷军团。巫师,果然都是高攻脆皮的职业,非常高攻。
此刻,亚瑟王所带领的700骑士冲击部队也到了近前,两军正式接触,喊杀声震天响。教廷军队刚刚受到大地魔法的影响,东倒西歪,还未稳定身形,而亚瑟王的骑兵团虽然浅浅绕过了火龙卷,但也正是冲刺势头正猛的时候。亚瑟王高举闪闪发光的王者之剑,一马当先,杀入敌群,其身后的骑兵也追随他,成三角形切入。冲刺的骑兵们插入教廷的圆形战阵,就像是小船划过水中圆月的倒影,留下一道扩散的浪花。有意思的是,火龙卷刚刚定位的攻击目标是亚瑟的骑兵,虽然失去了控制,不过在梅林的影响下也坚持没有消散,跟着亚瑟王的骑兵追了一路,成了破坏敌人阵地最大的功臣。
经过这一次冲击和火龙卷的肆虐,教廷的军队已经被打破了胆。亚瑟冲出敌阵后领着骑兵返回两军中间,随后胯下天马振翅,带着他腾空而起。在圣城主教、百姓,平原将士们共同的见证下,亚瑟王再次高举王者之剑,这一次,王者之剑上爆发出夺目的光彩,像一颗耀眼的十字星,高悬天空。刺目的光芒几乎遮盖了亚瑟王的身影,一道绚烂的斩击临空落下,圣光般的月牙斩击毫无阻拦的直接劈开火龙卷,带起狂风肆虐,天空的阴郁的云朵如浪花般沿着笔直的路线向两边滚滚扩散,露出阳光一线天,宛若一剑开天门。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