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是拿到台上去表演的,不是坐下来背课文,明不明白?”
“所以严格来说,你其实一段相声都还不会,全得从头到尾,一句一句的再捋一遍。”
唐斌果然立马老实了,不好意思的挠头讪笑。
“大爷,您说的对。我以前都是吹牛的,以后不会乱说了。”
“嗯,知道就好。”
李宝平淡淡点头:“不过呢,背熟了也有好处,后面我帮你归置起来,速度能快一点。你自己也得摆正态度,认真听,好好学。”
“我一定好好学,大爷。”唐斌表情变得郑重起来。
李宝平又道:“行了,那咱们就从头开始,今天先帮你归置贯口活儿,我教你怎么运用气口。”
气口,原本是戏曲门的词儿。
指艺人在表演过程中,换气的时机和节点。
这对最终的表演效果,非常非常重要。
因为唱腔有长有短,节奏有快有慢,你光靠肺里存的气,是肯定不够的。
但如果气用完就换,随意的来,那指定也唱不出从容不迫,优美动听的韵味。
所以聪颖的前辈们,便总结出了一套换气的窍门。
比如:
当行腔较慢时,往往会留有间歇,这时便能从容换气,大口换气,所以叫“大气口”。
而遇到音符密集,或者速度极快的曲目时,便只能在适当的地方急速吸气,这种叫“小气口”。
要是赶上唱腔连续不断,根本没有换气机会时,便只能用“偷气”的方法。
相声的表演,要求肯定没有戏曲那么高。
一般的活儿根本不需要气口,只有使贯口活儿、柳活儿时才用的上。
比如《地理图》。
全本两千多字台词,还得一气呵成,一贯到底。
要不懂气口,还怎么表演?
你就是把自己憋死在台上,观众都以为你在砸现挂呢。
唐斌虽然不懂门道,但知道好歹。
此刻一听,拍手叫好,满脸期待。
李宝平说完,拿来纸和笔,开始一边说,一边写。
“我们先说《报菜名》吧,你之前使过,现在我给你加上气口看看。”
“我请您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到这里换气。”
“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换气……”
“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换气……”
“罐儿野鸡、罐儿鹌鹑,换气……什锦套肠儿、麻酥油卷儿、卤煮寒鸦儿,换气……”
“饹炸丸子、豆腐丸子、汆丸子,换气……炒肉丝、炒肉片,换气……烩酸菜、烩白菜,换气……”
一声“换气”,一个标记。
等把台词从头顺到尾,李宝平已经在纸上画了近三十个标记。
唐斌在旁边看的既新奇,又兴奋。
这可就是真能耐了啊。
老话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如果没有老师父传授,摸索多少年都不一定能行。
要不怎么艺人一使活儿,相家就能听出你基本功扎不扎实呢?
这跟年纪大小可没关系。
李宝平又检查一遍,见没有疏漏,便把本子递给唐斌。
“你看好标记,我现在完整示范一遍,你尝尝味道。”
“诶,好!”
唐斌双手接过本子,犹如传接圣物般郑重。
李宝平不再多话,站起身,吸气,使活儿。
“我请您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儿、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