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众人看乔漠不愿多言,也都没继续追问,转而又开始讨论起了卷中的内容。

“今科的易经考得倒是寻常……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寻常是寻常,就是难写出彩来,其实这就考验一个人的功底了……未必是件好事。”

“是啊,还不如整个稀奇点的,难点的,那么能破题立意便能甩掉一大群人。现在这么一搞,倒是让人心里没底了。”

“考完就别多想了,尽人事听天命。能不能成就交给天意吧……”

乔漠没有听同乡人分析试题,只是低着头默默地向着来时的路归去,因为他的心中已经被那段奇妙的相识填满。

甚至现在的他都想冲到邝尚书的面前询问,那天晚上自己到底与没与他相见……

要是相见了,那其他两人又是谁呢?

魏老先生?小李子?老孟?

三个名字就像是梦魇一般时刻的在乔漠耳边环绕。

贡院内。

随着学子们的散尽,阅卷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收集上来的试卷先是送至弥封官处弥封,将填写姓名的地方完全的遮蔽,为的就是防止有学子跟考官串通,凭名取士。

之后再把弥封后的试卷送往眷录官处进行眷录。

眷录的目的就是防止考官能认出学子的字迹,或是试卷上的特殊符号,所以所有试卷全由书吏抄录一篇副本呈给考官批阅。

而原本则另行封存保管。

为了防止书吏与学子串通,篡改原本试卷,在抄录完毕之后还会有专人进行比对原本与副本的内容。

无误之后才会最终进入到考官的视线当中。

同时在眷录这一步,也会对试卷进行初步的淘汰,比如检查是否避讳,是否在试卷之中自述门第,卷面是否整洁等等。

当然参加会试的学子很少在这第一步就被淘汰,毕竟大家都是参加过院试、乡试的各乡精英,像这样简单的道理还是清楚的。

历经几步,最终交到考官手里的,便是一份真正“三无”的试卷。

即无姓名、无标记、无纰漏。

各位同考官这时也会按照自己的本经分为十八房分别阅卷。

为了公平,一份考卷都是由两位相同本经的同考官进行批注,最终择其优者呈递给主考官定夺。

而且会试所有上榜的试卷朝廷都会公布于众,上面还会带着考官的批语。

这样所有上榜的学生都能知道自己是被哪位考官看上的,今后碰见了也会尊称声老师。

再加上每一房同考官提交的卷子名额有限。

这帮同考官们都想在有限的名额中挑选上几位有才能得学子,让主考官最终看上。万一自己挑选的学子凤凰腾达了,也是自己的人脉。

因此只要不是太大的利益关系,同考官们也不愿意弄虚作假。

毕竟这些都会成为自己今后的政治资源,或许能扶上自己一把,或许能拉上自己一把……

最重要的是翰林院的这帮官员还没有被乌烟瘴气的朝堂染成别的颜色,心中还是保留着读书人的风骨。

要说读书人这一生为的,不过是“功名利禄”四个字。

而功名又在利禄之前……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