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朱宝霞又嫁给了一个商人,但感情并不睦,新婚不久,朱宝霞应邀去山西工作,但丈夫不愿跟随。
一年后,丈夫提出离婚,深深刺痛了朱宝霞,就在即将登台演出的时候,她突然晕倒,当晚便离开了人世,年仅37岁。
一生顺境迅速变故,朱宝霞经历了太多不公和痛苦,但她至死都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评剧是她放下一切也要坚持的事业,给她带来荣耀的同时,也加重她的屈辱。
也许,当初注定会飞黄腾达的她,正是因为碰上了张宗昌,才渐渐偏离了本该属于她的轨道。
朱宝霞与张宗昌的故事,是爱情的长跑,也是舞台人生的缩影,兴衰无常,命中注定,顺境不久,逆境亦可改变。
有人说,张宗昌:“他是近代中国军阀中最率直、最封建、最不顾羞耻的一个人”
在林语堂的散文中,他说张宗昌大概有80多个老婆......到底有多无耻呢?
张宗昌被称为“狗肉将军”和“三不知将军”,何谓三不知?
一是不知自己有多少兵,二是不知自己有多少钱,三是不知自己有多少老婆。
他的兵太乱,有招募的,有收编的,还有投降的外国兵;他也不知自己有多少钱,总之很多就是了,百姓们养鸡鸭要交税,买大粪也要交税,这钱能不多嘛;至于女人,就更多了,他把“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贯彻的淋漓尽致。
在山东,张家几乎每天都有女人进门,有的是张宗昌自己看上带回来的,有的是自己主动来的,只要长得还看,能入他的眼,对于女人,他是来者不拒,同时对于女人,他那叫一个随便,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的今夜是他的小妾,明天一早就跑了,他也无所谓。
张宗昌有着两个称号“狗肉将军”和“三不知将军”,“三不知将军”我们解释过了,那他又为什么会被叫“狗肉将军”呢?关于这个称号,其实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张宗昌到了山东之后,成天就知道招猫遛狗,他最大的爱好是打麻将,当地人称打麻将为“吃狗肉”,而且张宗昌在和部下打麻将的时候经常耍无赖,部下们没有办法只好装作没有看见,私下里都骂他“狗肉将军”。
另一个说法就是张宗昌在有一次外出阅兵时被突然窜出来的一条狗咬到了皮靴,这条狗还咬了他的马,张宗昌大为气愤,下令全城打狗吃狗肉。
张宗昌其实是底层社会出身,凭借着谋略和勇气,硬是在军阀混战的中国闯出了一条路,先后投靠过冯国璋、曹锟、张作霖,发达的时候曾经拥有几十万的兵马。
跟了张作霖之后,他曾经参加过直皖战争,第1次直奉战争,第2次直奉战争,最后奉系在军阀混战中胜出,坐上了北洋政府的第1把交椅,而张宗昌也顺利回到了山东,当起了山东的“土皇帝”。
从此在山东省上至高官、厅长,军长、师长,下至走卒爪牙都是他的亲戚,同乡,他是山东掖县祝家村人,所以但凡是同村的人来投靠他,他都给他们安排职位。
在他坐镇山东时,一点儿都不为百姓办实事儿,而是以各种名义搜刮民脂民膏,欺压百姓。
百姓养鸡要交鸡税,养鸭要交鸭税,购买大粪要交大粪税,对此山东的百姓们非常不满,专门编了民谣讽刺他的这种行为,“张督办,坐济南,也要银子也要钱。鸡纳税来狗纳捐,谁要不服把眼剜。”
但是这位狗肉将军却仍然自我感觉良好,他觉得自己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应该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还不错吧。
有一次外出他专门问了一位百姓:“你们觉得咱山东的督办张宗昌怎么样啊?”百姓闻言纷纷嗤之以鼻,讽刺的说:“这个天煞星可把俺们害苦了,一年到头挣的辛苦钱全都被他搜刮去了,他做这坏事将来可是要天打五雷轰的!”
张宗昌一听是又气愤又难过,回去之后他召集来各个机关的下属,把他们训斥了一顿,“我张宗昌自从坐镇山东以来,自问没有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也就是捞点钱玩几个女人而已,我摸着自己的良心,就算不是个青天大老爷也不能天打五雷轰啊,还是你们这帮坏小子连累了我的名声。”
可笑的是这个爱招猫逗狗的张宗昌,还特别喜欢做诗,但他写出来的诗算不算是诗,能不能读就是另一番说法了。
有一次和下属的聚会上,张宗昌来了兴致,当即做了两首诗。
一首是《笑刘邦》,“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另一首是《蓬莱阁》,“好个蓬莱阁,他妈真不错,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靠窗摆下酒,对海唱高歌,来来猜几拳,舅子怕喝多。”
在山东张宗昌还大力推崇读经讲经,这与当时中国社会新文化运动等先导们倡导的文化潮流相反,所以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张宗昌喜欢找女人,是山东百姓们都知道的事情,你要问他有多少老婆,他自己都记不清。
这事儿,要去问他的副官,他的副官,没有什么军事上的作用,就是帮他管理他的老婆。
刚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热衷于娶妻纳妾这回事,变化都是从他娶了袁书娥开始的,只不过在这之前,他还有一个原配夫人贾氏。贾氏是他的包办婚姻夫人,是父母指定的,那个时候他只是山东掖县农村的一个贫民,贾氏也是贫民,但他们不在一个村子。婚姻什么时候都讲究一个门当户对,两家都是贫民,张宗昌父母打听好了,贾氏是个贤惠的,所以就相中她了。
结婚之后,贾氏和张宗昌没有感情的生活着,连相敬如宾都不是,他们之间也没有子女,只不过没等到张宗昌发达跟着享福,这个贾氏就死了,死得还颇冤,因为她是为张宗昌死的。
1916年5月的一天,张宗昌在上海刺杀民主派人士陈其美,你刺杀人家,对方势力当然会以牙还牙,所以在同一年,张宗昌遇刺了,但是他却幸运的逃过了一劫,而贾氏遭殃了,死在了他的身边。
不知张宗昌是否会为贾氏的死感到伤心,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贾氏也是为他而死,也或许他并不伤心还感到庆幸,因为他本就不喜欢她,这下自己可就感情自由了。
张宗昌最为人熟知的大太太是袁书娥,两人属于自由恋爱结合的,当时张宗昌在北上闯关东时在奉天住过一段时间,在这里遇到了袁书娥,袁书娥身高高挑,大概有一米七左右,肤白貌美,张宗昌对她一见钟情。
后来两人就结婚了,理所应当的袁书娥就成了张宗昌的大太太,这个时候贾氏还没有遇难,但是张宗昌在娶袁书娥时和贾氏说好了,两人同等地位,属于平妻,不论进门先后。
贾氏根本就不管,她也管不了啊,而且她知道张宗昌不喜欢别人管他,所以索性什么都不管,他爱娶谁就娶谁。
娶了这个袁书娥之后,张宗昌的生活就变得精彩多了,如果说之前和贾氏的婚姻生活是灰色的话,那么和袁书娥就是彩色的。两人有一个习惯——见面抱三抱,每次从外面回来,两人都会先拥抱三次,当时在公开场合夫妻或者恋人别说拥抱就是牵手都会感到害羞,他们这种做法无疑是非常先进的,不过见了几次之后,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他们之间感情特别好,但是袁书娥怎么也想不到妹妹肖想姐夫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她的妹妹叫袁中娥,比她小三岁,人称“二姑娘”。二姑娘一贯的形象就是梳着一条超长的辫子,齐腰长,但长相却不如姐姐漂亮,这也是为什么张宗昌会对姐姐一见钟情,而对妹妹并不感冒。
流水虽无情,落花却有意,袁中娥看上了姐夫,就经常借着看望姐姐的名义来到张家,其实是借机看姐夫,还主动和张宗昌说话示意,这时间长了,张宗昌和袁中娥真的搞到一起去了。
袁书娥知道他们的事情后,把妹妹大骂一顿,并永远不许她再来张家,但是为了嫁给张宗昌,袁中娥硬是绝食7天以示抗议,张宗昌大为感动,就决议将袁中娥纳为妾。进了门之后,家里可没有了安生日子,姐妹俩天天吵架,张宗昌不堪其烦,经常躲到外面,有时候好几天都不回来。
袁书娥为了报复张宗昌,竟然公然和一个瘸子在一起了,两人公开在张家住了下来,据说还有一个女儿。张宗昌知道后大发雷霆,照着瘸子就是一枪,只不过他故意没有打中,只把他吓跑,后来瘸子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场变故之后,张宗昌性情大变,开始不计其数的纳妾,而袁书娥也因为自己做了对不起他的事不管他纳妾的事情。
此后什么二姨太、三姨太纷纷进门,这不过这些人都是流动的,有的走,有的来,所以到底有多少姨太太没有一个定数,据说在张宗昌死后几年的时候,还有一个人自称是张宗昌的二十七姨太太。
1920年,张宗昌一下娶了5个姨太太,这些姨太太都是妓女出身,张宗昌也不在意,还把她们赎出来,纳为妾,让他们跟着过起了富裕的生活,这些妓女大都是冲着张宗昌的钱来的。好多个进来后哄着张宗昌赏了好多东西,攒了很多钱就走了,之后再找一个良人或者自己过日子也够了。
除了这些青楼女子,还有杂耍艺人是张宗昌比较喜欢的,他的妾里面也有很多是杂耍艺人,比较得宠的有“富贵儿”、“朱宝霞”,张爱玲的笔下也有朱宝霞的形象描写。这个朱宝霞属于是“萝莉”类型,娇小玲珑,与身材高大的的张宗昌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宗昌亲切的称呼朱宝霞“小玩意儿”。为了宠她,张宗昌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古代文人比较喜欢做的教小妾识字画画,是一大雅事,还有张宗昌被授予“义威大将军”,回家后张宗昌就封了朱宝霞“镇威大将军”,意思就是她能镇住自己,他笑着对朱宝霞说“你官大,我官小,小的要听大的话。”
张宗昌去世之后,朱宝霞分得了3000大洋,在当时是很多的钱,但是她的钱都被一个油嘴滑舌的男人骗了个干净,后来她就开始重操旧业,继续唱评剧去。
和朱宝霞命运相似的有很多,她们大都在张宗昌死后分得了钱,但是在那个乱世,有的被男人骗了,有的被银行吞了,总之大部分走投无路的都选择了改嫁,也有的拿着钱回到老家一个人过了。
改嫁的有的嫁给了普通人,平平淡淡的过着还行,但也有的被欺骗了,最后还是一个人做点小活计生活,如小妾之一朝鲜人安淑义命运比较悲惨,钱被男人骗了,自己靠糊纸盒活着,后来生病没钱看病而去世了。
1932年,张宗昌被刺杀的济南火车站,秘书拿出50大洋找人抬尸体没有人愿意,最后涨到300都没有人,百姓们说就是5000也不干,他们嫌脏,而且最要命的是全城没有人愿意卖给他们棺材,可见百姓们对张宗昌的痛恨程度。
张宗昌死后,他的妻子小妾们都过得不好,孩子们过得更不好,因为他们死去父亲的身份还受到别人指摘,真是凄凉,不过有果必有因,还是张宗昌作恶在前,失了民心,百姓们才会对他这么恨之入骨。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