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维珍忙着发年终奖以及人情往来的事儿,四爷那边也不闲着。
帮着陕西争取来了一年的赋税免除之后,就是忙活着“开源节流”的事儿了。
四爷还以为只要上了折子,这事儿也就罢了,没想到,万岁爷当庭拍板,让太子跟四爷分别后续跟进。
跟进什么?
太子跟进“开源”的事儿,四爷自然跟进“节流”的事儿呗。
还以为从西北回来能松口气儿,对于目前忙得连轴转的情形,四爷之前是真的万万没想到。
得,还能怎么办?继续忙活呗!
太子那厢面上瞧着轻松,不过就是跟户部商议增发盐引的数量以及地区即可,说起来好像挺简单,可其实里头的门道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一句话概括,发财的事儿谁不想沾一道儿、分一杯羹呢?
太子殿下这是摇身一变成了财神爷,这个年,毓庆宫的热闹也是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四爷可就没那么轻松了,成天忙得脚不沾泥,以至于昨儿贝勒府的小年家宴,四爷都没得空参加,是福晋带着一众妾室还有格格阿哥们过得小年。
四爷当时人在宫里,忙得水都没空喝。
哪些土木工程需要暂缓,哪些又干脆直接去掉,还有缩减皇室的开支,具体要缩减哪些部分,这些都需要四爷定夺。
自然了,也得需要工部、户部还有内务府的配合。
赶在小年这天,总算是尘埃落定,只是这也算不上是结束,反倒很多事儿自此才开头。
这也没办法,发财的事儿自然人人趋之若鹜,但是缩减银子的事儿,就不可能那么顺利了,阻力就不可避免。
好在四爷有做过监斩官的经历,顶着张棺材脸以及冷面阎王的名号,倒是无形之中省去了不少麻烦,毕竟,绝大多数的人其实就怕硬茬儿。
但是也有的是不怕的,就比如三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