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四年开春后,高加林步入县中,那时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学校是当时政治生态的晴雨表,加林他们第一堂政治课就是学习《人民日报》社论《把批林批孔的斗争进行到底》,他现在还记得这篇社论: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下,一场群众性的深入批林批孔的政治斗争,正在各个方面展开。……这对于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坚持和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政治老师王文辉在课堂上,又给同学们讲了什么是孔孟之道?林彪的反动思想体系实质是尊孔反法,他和孔孟的思想体系是一致的。并通俗地说了一句,批林要批孔,斩草要除根。
初一的政治课本选用的是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发展简史》,更能和那时全国的批林批孔评法批儒结合起来,政治课堂上,老师常以“两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一刊(《红旗》杂志)社论”为内容进行讲授。高加林那时对儒法斗争的理解就是老师讲的法家是革命派,儒家是反动派,法家是社会进步力量的代表,儒家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是开历史的倒车,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和其它同学不同的是加林却从课堂上积累了许多新鲜名词,除孔孟之外,他还知道了董仲舒、韩愈、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人物及《四书五经》、《春秋三传》、《朱子语类》等典籍,还记住了一些儒家的反动学术观点:兴灭国,继绝世,举遗民;名不正,则言不顺;君使臣以理,臣事君以忠;吾日三省吾身;万物皆备于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温故而知新。对这些名词他都尽量记下,慢慢理解。他还背过了供批判用的《三字经》、《神童诗》和《女儿经》。那时学校报栏里面的《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时常有《孔孟之道名词解释》,他一有时间就看,就抄,他把看到的和课堂上老师讲的结合起来,同时他也积累了不少的东西。更让他打开眼界的是他认识了古人的读书目的,并不是农家人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万担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他便把北宋关中学派创始人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读书目的工工整整地写在笔记本上,并把这句话作为他的宏大的志向和崇高的追求。
但是由于那时的教育环境受四人帮“两个估计”(即:解放后十七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的影响,再加上教育战线利用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中学事件”(自注:一九七三年七月十日下午,马振扶公社中学初二一班十五岁的女学生张玉勤在英语考试中,交了白卷,并在试卷背面写了一首打油诗: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也能当接班人,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班主任杨天成批评了她,校长罗天奇要求各班对此事进行批判,张玉勤于当日投河自尽。江青从内刊看到这一情况,责令国务院科教组着即派人去河南进行调查后,便发了《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中学情况简报》,指出这一事件是“智育第一,分数挂帅的一套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此后,全国各地都抓本地的“马振扶中学事件。”)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用黄帅的信和日记及北京永乐中学事件(该校教师王惠生向上反映,一九七一年一个初中学生因躲避家长责打,跳楼造成下肢骨折,说这是修正主义路线对学生的迫害。)批判师道尊严,批判智育第一,分数挂帅。走向社会是学生的大课堂,学校的教学工作,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学习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
加林印象最深就是,一次开卷考试中,一个几何题,全班没有一个同学会做,当加林听说还有一个同学得了满分时,他心里不服,就去找数学高老师,谁知高老师抽出了该同学的卷子,加林一看,眼大了,原来卷子上,抄着一首诗:人生在世能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了几何值几何?不学几何又几何?这首诗还是加林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帮助管理员老师整理图书时,在一本发黄的杂志里看到的这首诗,还是他说给这位同学的。这和“我是中国人,和必学外文,不会ABC,照做接班人。”有什么两样呢?总之,由于学校贯彻走五七道路,开门办学,初中的数理化课程,加林学得极不扎实,有的课连课本都没有,就只好低年级借高年级。一九七六年春节过后高加林被推荐上了高中,那时教育战线上掀起了学习朝阳农学院和修正主义对着干的浪潮,学校于是大搞开门办学,社来社区,以广阔天地作为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没有了,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英明领袖华主席粉碎四人帮后,才恢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这期间到底荒废了加林他们的多少学业,只有天知道。等到邓副主席恢复高考以后,加林那斑斑点点不成系统的知识,怎能和那些老三届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拼高下呢?不管他在学习上做了多么大的努力,他最终还是被挤下了独木桥,这使他和大学擦肩而过,就差那么几分。
十年的读书生涯,使高加林明确了读书和改造社会的关系。
加林高中毕业后,走出校门,无论是在做代理教师时的教学工作,还是在县委通讯干事的工作上他都把张载关学这种读书理念作为精神的原动力,特别是在省城新闻培训期间,他还给自己订了个庞大的读书计划。他要抓住人生中的每个机遇,凭着一腔热血努力打拼,去实现他的理想。然而还没有等他走出黄土地时,他却在人生的航程中遇到了大浪,到头来落了个满船空载明月归的下场。这口恶气他怎么能咽得下去呢?高加林这个过去曾誓死要做缩小三大差别的促进派,而现在却成了三大差别的牺牲品,他又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双脚又踩在了雨天两腿泥,晴天扬沙尘的乡间路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