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因为《明报》影响力很大,香江的文化人多少都跟《明报》有过关系,所以金庸在香江的文化和出版界,隐然有“帮主”之地位。
报业方面交给金庸打理,何逑辰还是放心的,因为从日后经验来看,对方在办报这一块确实颇有心得。
金庸闻言后考虑许久,期间还跟胡菊人多次商量,本来他有心独立发展《明报》,但胡菊人又提醒道:
“何公子创立的泛华传媒所图非小,如果我们拒绝,他转头去跟胡仙或者马家兄弟合作,《明报》如何匹敌《工商日报》、《星岛日报》、《东方日报》的影响力?”
金庸心底叹了一口气,何逑辰手握大量资源,第一个找他合作是给面子,他要是再扭扭捏捏的话,说不定鸡飞蛋打。
权衡许久,金庸再次询问:“可否容我们考虑几天,清点产业?”
何逑辰点头,“查先生想清楚后可以随时跟我们联系,产业公证交予律所代办就行。”
看到金庸带着胡菊人离去,一旁的宋哲嗣疑惑道:“就这样让他们走了,万一他们不答应怎么办?”
何逑辰看了看桌的几个咖啡杯,用手指着说道:“现在报业市场竞争激烈,多年来《明报》一直在与胡仙的《星岛日报》和马家兄弟的《东方日报》争夺读者市场,他们不答应控股就会被各大报社视为众矢之的,届时金庸又该如何应付?”
“我们手里有《工商日报》,还有庞大的财力资源,跟我们合作是最好的选择,金庸是个聪明的商人,他应该明白该如何做。”
宋哲嗣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既如此,那《工商日报》以后都要交给金庸他们管理经营?”
何逑辰闻言后不由得笑了几声,其实60年代初金庸等人的名声并不好,有报社批评其是“投机主义爱国”,说明其爱国精神存在很大水分。
“有一说一,金庸的笔杆子确实不错,而且他做商人比做社论家更优秀,他知道怎么将报业的影响力提高,这已经强过其他人太多。”
“还有就是《工商日报》必须改变一下内容和基调,否则的话迟早会落伍,这份产业交到我手,总不能让它停刊。”
早年《工商日报》是港媒执牛耳者,现在也拥有不小的影响力,但其实已经开始衰落。
二十年来香江报业市场增长百分之五十,但《工商日报》销售量仅增加了两万份。
因为竞争不当,这份报纸将在80年代中期停刊,何逑辰自然不想看着它停刊,必须要想想办法。
两人闲聊几句,在咖啡店稍坐了一会儿,随后出门车,
何逑辰的目光在香江的街道转过。
此时的香江治安远不如日后,在一些偏僻的街道打架斗殴都是小事,甚至有几拨人互相火并,警察就在路边,但对于混乱的状况就像是没看见一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