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宴会接近尾声。
众位学子再次起身作揖。
“多谢先生授课”
韩明鸿回礼,含笑道:“时间也不早了,今日就到此为止”
场中,学子纷纷表达自己的不舍之意,再次作揖。
这时,一位学子向前,递过一个木盒,木盒打开,一株药草,现于众人眼前
“先生远行,学生无以为报,这株千年人参就赠与先生”
韩明鸿见状,本不想收,只是架不住学生强塞,只好作罢。
见先生收下,场中学子纷纷上前赠礼。
王宁也不例外,从怀中拿出一本没有封面的书卷,递上前。
“学生知道,先生不喜这些身外之物,这是学生托家中长辈,寻到的儒经手札,今日就赠与先生”
闻言,韩明鸿接过手札,翻看几页,高兴道
“王宁,你有心了”
先生最喜经书手札,只是能让他感兴趣的手札,定然是绝笔之作。
不知是有心者提起,还是无心者顾及
李时安再度成为众矢之的。
见此,李时安也不好意思啥也不送,只是他也未曾想到,还有送礼这一环节。
思来想去,也不知道有什么能送的。
见李时安无动于衷,王宁终于抓住机会,故意问道
“李兄,为何不见你赠先生离别之礼?
还是说......李兄未准备?
无妨,在下这里还有五百两银票,只要李兄开口,这银票,就借给李兄了”
此话一出,引的众人啼笑皆非。
韩明鸿眉头微皱,有些不悦,欲开口,就见李时安回到席位
“谁说我未曾给先生备礼?”
言毕,将席位一旁还盛放的笔墨纸砚,放在桌前,旋即研墨…
众人见此,再度哄笑,“不会是写一些没用的经文,诗词吧。”
“别以为会点圣人经文,读了点诗词佳作,便能写出好句”
“就是,李兄!不如接过王兄的银钱,临时买点东西赠送给先生,总比你这写写画画的强啊!哈哈哈!”
一时间,船内哄笑之声,此起彼伏,皆是想看好戏。
李时安未理会他人,自顾自的研磨。
墨磨好,将上等狼毫笔,浸满墨汁,挥笔写道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李时安下笔,众人纷纷围了过来,当看到他笔走龙蛇,一气呵成之时,不由笑意渐失。
韩明鸿看着这七言绝句,缓缓吟出。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
语意新颖,出人意料!好诗!”
王宁看着这首诗,楞楞有些出神。
众学子也觉得不可思议。
刚才哄笑的学子翘起的嘴角僵硬下来,已经说不出话来。
......
“这诗是他抄的吧!如此佳作,岂是他能做出”
突如其来的质疑,让之前嘲讽的人如同抓住把柄,叫嚣的更厉害。
“对!这诗定然是他抄的!他不可能写出如此佳作”
毕竟写出此诗的人是李时安。
当今雁州第一纨绔,出了名的浪荡子,怎会做出如此佳作。
听到质疑,韩明鸿怒道
“有何证据证明此诗是抄的?不明事非,妄下定论,这是我教你们的吗?”
先生训诫,使得场中学子全部闭嘴,不敢在逾越半步。
“先生息怒,元长兄一时口快,并非不辨是非,只是众学子怀疑罢了,待李时安属下名字,便可知真假”
一旁的王宁,开口替其解围。
韩明鸿闻言,恢复平静,看向李时安,让其署名。
李时安一听要把署名写成自己的,顿感有些心虚。
他翻阅典籍,确实发现,这个世界没有出现过王昌龄这号人物。
这首《送柴诗御》也从未出现在世人眼中。
抄?那能叫抄吗?此乃我华夏瑰宝,何来抄字一说。
旋即心中大定,将自己名字写上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