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一桩林嘉木谋财害命,残杀女婿的血案,到了刘太后的耳朵里,却变成了由包拯一手策划,为人子者蓄意诬告生父的不孝大案。
作为大宋的实际掌权者,刘娥哪里还坐得住?
毕竟,当今皇赵桢,本就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况且皇现在还年轻,难免受人误导。
此事若不妥善处理,日后皇眼里怕是再无她这个母后。
“郭槐,摆驾御书房!”
……
少顷。
刘娥驾临御书房。
赵桢慌忙迎驾,寻问因由。
得知经过,赵祯也是惊呆了,脸充满了怀疑。
要说其他官员,赵桢或许会怀疑,可对包拯的人品,赵桢是一百个信任,断然不敢如此胆大妄为。
想来定是有人想置包拯于死地,刻意诬陷,故意蒙蔽太后。
可见此人用心之毒辣。
隐约之间,赵祯似乎已经能猜到其身份了。
只是当着太后的面,不便明问。
“母后,朕最是了解包拯,他断然做不出此事,想来内中另有蹊跷。”
听着皇的弦外之音,分明就是在怀疑自己,刘娥脸立时浮现出不悦。
“皇,哀家心知你信任包拯,然而你作为一国之君,就该有一国之君的样子,岂可感情用事?”
“尤其是对待百官,不能有任何的个人情感,更不能被表现所迷惑。”
“知人知面不知心,满朝文武,哪一个不是尔虞我诈,道貌岸然?”
“皇须学会分辨真伪,方能驾驭百官。”
赵桢从小在皇宫长大,接受的便是帝王之术,当然明白这些道理。
只是林爱姑一案,疑点太多。
最重要的是,他不相信包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想到这里,说道:“可是此事真假尚不明确……”
“没什么可是。”
刘娥不容他说下去,抢白道:
“自古子不告父,民不告官,林爱姑状告生父,乃不孝之大罪。”
“开封府不但不予治罪,反而纵容林爱姑忤逆生父,此例断不可开。”
“包拯必须从重治罪,以儆效尤。”
赵桢素来惧怕刘娥,若此事发生在其他臣子身,他会毫不犹豫地就给惩办了。
但面对包拯,好不容易培养的心腹人才,赵桢说什么也下不了手。
“母后,凡事都有个是非曲直。”
“林爱姑状告生父,事有蹊跷。朕总得查明原委,方能决断。”
“若是非不分,擅杀大臣,朕岂不成了无道昏君?”
“母后难道希望朕是个无道的昏君么?”
在刘娥面前一向唯命是从,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的赵祯,许是因内心压抑了太久,这次却出奇的硬朗。
话语铿锵,掷地有声。
便是刘娥也为之一振,内心错愕不已。
有些不敢相信,皇今天竟有这么大的胆子,和自己说这种话。
刘娥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愤怒,很矛盾。
一方面,作为母亲,她和天下的母亲一样,望子成龙。
希望自己养育多年的儿子能早日独当一面,成为一个有道君主。
然而作为太后,大宋的掌权者,她又不甘心经营了多年的朝廷政权,拱手归还他人。
面对赵祯方才的反应,刘太后内心深处隐隐产生了一丝危机感。
“哀家言尽于此,既然皇一意孤行,哀家也无话可说,皇自己看着办吧!”
“若是出了什么乱子,届时皇别找哀家就是。”
刘太后撂下狠话,悻悻离去。
“母后……”
赵祯也是苦涩不已,可也无可奈何。
不过,林爱姑一案已经惊动了太后,无论如何,也必须给太后一个说法。
“陈琳,速宣包拯觐见!”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