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报到和军训后,赵山文正式进入高中阶段学习。
对赵山文来说,Q市和Q市一中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他需要学习着适应新环境。
在此之前,赵山文一直生活在农村地区,现在突然来到大城市生活,大城市里如何出行、如何就医、如何通信、如何保管钱财、如何行为规范等都是他需要学习的内容。
此时的赵山文不知道,Q市从全国来看就算个四线城市,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根本没法比,但对赵山文来说,Q市已经是大城市了。
赵山文虽然上初中时已经住校,但那时离家近,周末回家,生活上还能得到妈妈的照顾,而现在他离家远了,来到学校后就是期末学期结束才回家,他必须要学会独立生活,自己照顾自己。
赵山文以前就读的平丘中学,从全省来看只是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地区初中学校,而他现在就读的Q市一中,则是A省数一数二的重点高中,如何在这样的好学校里搞好学业也是他需要学习的。
赵山文慢慢发现,Q市一中的管理跟平丘中学截然相反。
平丘中学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很少,课外的时间被尽可能限制到学习上,还经常利用周末和假期补课;Q市一中实行的是自由宽松管理,每天上午8点到12点、下午2点30到5点30、晚上7点到10点之外的课余时间,基本由学生自由支配,周末和假期基本没有补过课。
平丘中学实行的是封闭化管理,住校的同学周一到周五没有特殊情况不得离开校园;Q市一中实行的是开放化管理,学生白天进出校园没有限制。
在这样的自由宽松氛围下,学习的自觉性很重要,赵山文发现,毕竟是全市尖子生集聚的学校,大部分同学都仍然是刻苦努力学习的,没有荒废课余时间,这可能是在初中阶段已经养成的习惯,只有少数同学放松了下来。
赵山文喜欢这样的管理制度,即使不限制课余时间,他也会努力学习,现在自由宽松一些,能让他更好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不进去的时候就休息调整一下,精神状态好了再学习。
赵山文一般每天早晨6点半到7点之间起床,起早了怕影响其他同学休息,起晚了自己也不愿意。洗漱后去吃早饭,有时候去食堂吃,大多时候到离宿舍楼很近的学校后门外买两个包子吃,一边往教室走一边吃,走到教室正好吃了早饭。
高中不考体育,学校也不组织统一的早操,不过赵山文还是看到每天早晨有些同学在操场上晨跑。
到教室后,赵山文开始看书,预习今天的课程内容,随着到教室的同学多了,有同学开始小声读起书来,赵山文也读起来,到7点30后,整个世界已经淹没的教室里的读书声中。
8点到12点是上午四节课,中间全体同学到操场集合做广播体操。
上午放学吃过午饭后,赵山文一般带着书回宿舍,中午躺在床上看会儿书,也睡一会儿。
下午2点半到5点半是下午三节课,下午放学后,赵山文偶尔去参加一些课余活动,大多时间还是在教室或宿舍里读书。
晚上7点到10点是晚自习,中间休息15分钟。晚上10点下晚自习后,赵山文回宿舍洗漱休息,也经常带着书在睡前看会儿。
进入高中后,赵山文继续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作风,这不仅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也是经济条件使然。
作为农村家庭的孩子,赵山文知道,父母挣的每一分钱都要付出艰苦的体力劳动,一家人辛劳一年,只是勉强够维持生计,他在生活上必须精打细算。
赵山文早上一般只花1元买两个包子吃,就是因为便宜,去食堂吃顿早饭要3-5元左右,午饭和晚饭赵山文都多打点米饭少打菜,能勉强吃饱就行。
本来是经济条件迫使的,赵山文却因此有了现代人都羡慕的好身材,已长到1米7的他瘦瘦的,脸型更是标准的瓜子脸。
刚入学时,赵山文的衣服很少,都是以前平丘镇赶集日子妈妈带着他在路边地摊买的,一件一般二三十元左右,有的衣服穿得已经很破旧,袖口和边角已磨破还在穿。
赵山文不知道,他周围有的同学穿的是上千元的衣服。所谓无知者无畏,此时的赵山文对衣服都没有牌子的概念,在他眼里都只是一件衣服而已,并没有明显感觉到差异的存在。
过了几个星期后,学校统一发放了两套校服,赵山文以后在学校就一直都穿校服,两套换着穿。校服是个好东西,一身校服终于把同学之间家庭背景的差距都掩盖了,虽然没有统一的校鞋,但鞋子毕竟在下面不显眼。
此时的赵山文还不会找地方买衣服,也不会看质量,有一次在路边地摊花30元买了一双鞋,结果才穿两个多星期鞋底就断了。
赵山文现在必须学会的一个生活技能是洗衣服。以前赵山文虽然也住校,但周末都是回家的,所以他不洗衣服,衣服都是周末带回去给妈妈洗。
现在长期离家,没人给赵山文洗衣服了,他就自己学习洗,他想着妈妈在家洗衣服的情景,把衣服放盆里,放一些洗衣粉,加水浸泡一会儿,然后揉搓衣服,看着干净了再放到装满水的桶里漂净,漂洗两三次,最后拧干挂到宿舍走廊上的绳子上晾晒。
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的赵山文对大城市的环境处处都感觉新鲜,就连街道旁种的绿植都看着稀奇。
到周末,赵山文就出来在学校周边转转,看看整洁的街道和高楼大厦,也看看饭店商铺林立的市井生活。
随着对环境的熟悉,赵山文转的范围越来越大,后来去到了公园、商场、超市、书店、菜市场、城市广场等,他体验感受适应着城市生活,慢慢把自己从农民变成市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