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妤起身走向白板,在长桌前站定,“我看了尸检报告和痕迹鉴定,已经可以断定四名死者都死于同一把凶器,大概长约13~18CM的刀具,应该是市面上随处可以到购买的菜刀。”
专案组的成员坐在座位上听着温妤的报告,认真记录,“凶手在四名死者身上没有留下任何指纹或者是纤维物,路面监控和沿街商铺的监控都没有发现凶手的踪迹,说明他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做事谨慎,平日里应该是个完美主义者。”
“四名被害者的家属称,没有任何财物的丢失,说明凶手家中较为富裕,他的罪案动机只是想致被害人死亡。”
“凶手对前三名被害人,采用了同样的杀人手法,并且拿走前三个被害人的心脏,因此我判断他应该是恋物癖,或者收藏他人的身体器官能给他带来快感。”
温妤顿了顿,又接着开口,“所以他应该是独居,这样好隐藏他的癖好。平日里可能默不作声,是一个存在感很低的人,极容易被他人忽视。”
温妤整个人代入了凶手视角,做侧写,就要想凶手心中所想。
“另外,前两起案件是凶手蓄意谋杀,间隔时间较长,凶手有目标、有计划的杀人。后两起案子是凶手冲动激情杀人,但却对第四名死者并未延续前三案的作案手法,改用了其他的杀人手法。
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凶手已经不满足于杀人带来的快感,之后的犯罪频率和暴力程度,都有可能增加。随机杀人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第四名死者死于白天,凶手未能取走死者心脏,有两种可能。”
温妤手指白板上,第四名被害者的照片,“第一,毕竟是在公园内,虽说附近没有监控,保不齐会有遛弯的大爷大妈们,贸然动手,既延长了作案时间,又加大了自己暴露的风险。第二,就是可能第四名死者做了什么,令凶手认为她不配被自己取心,不配和那些他认为的收藏品摆在一起。”
“还有就是,第一起杀人案,被害人狄卓身上盖着的白布单。我推测,他应该是杀人后,内心中升起一丝悔意,用布掩盖自己杀人行凶。”
“综上所述,我对凶手的犯罪侧写如下,凶手,未成年人犯罪,男性,年龄16岁。榕城市第一中学高二学生,身高大概一米七五以上,身体可能看着比较瘦弱。成绩处于班级中游,存在感不高,桌面上比较整洁,他有洁癖。可能家中较为富裕,父母外出做生意,凶手经常独自一人在家。”温妤一边说,一边用记号笔在白板上写下侧写内容。
听完温妤的分析,会议室内彻底炸了锅。专案组成员在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未成年人犯罪!还杀了四个人!
什么样的孩子,能有这么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