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人体构造的研究。在解剖学发展初期人们就已经发现了人们胸前的器官,当时的人们将其命名为“生物仓”。比图特勒尔像是尚未发展完全的样子,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并没有心脏器官——在后来的克隆体中,人们彻底摆脱了心脏,取而代之的是“生物仓”。生物学曾经对“生物仓”进行了研究,发现大量的血管聚集在它的表层肌肉之中。“生物仓”被认为有大量的线粒体和十分发达的肌肉,以及一种像“泵”一样的组织,可以推动人体的血液进行充分的流动。这个体系相对而言是十分完善的,以至于比图特勒尔主流同意了这个说法。再后来,比图特勒尔的一部分科学家开始对“生物仓”进行了更加充分的研究,将生物仓的奇异功能进行了科学的诠释,人们才开始接触到“空间”和“灵力”的概念。起初,这种说法是相当玄幻的,一直到大量的文献和科学研究的发布,人们才逐渐的接受了这个说法。人体构造的测绘中,生物仓被完美的显现了出来,以及其内部的“卡瓦斯粒子”也显示了出来。
【如果把“马赛粒子”认为是生物意识的载体的话,“卡瓦斯粒子”便是生物能量的载体。准确地来说,卡瓦斯粒子的能量并不完全的来自“空间”。卡瓦斯粒子同马赛粒子一样,是一对粒子组成的结构。它拥有转化生物能、内能和电能的能力,将其转变为一种特殊的具有能量形态的量子,而非独立量子或者是赋生物能量子。由于刚开始认知“卡瓦斯粒子”时,认为其过于玄幻,包括我们的工作组在内都认为这是一种玄幻的东西,所以其转变为的能量被称为“灵力”。随着文章的推进和比图特勒尔的发展,人们对“灵力”的来源已经有了科学的认识,但由于大量文献中引用了“灵力”这个词汇,因此就没有再做出改变。也正是卡瓦斯粒子的科学研究,使人们对东方玄幻有了一种“科学化”的思潮。这与马赛粒子的发现引发了神明物质化的思潮一样,都是人类的一次思想解放。】
【当然,如果身处现在的世界之中,你和我讲灵力,我会觉得你是在扯皮,并且推荐你少读比图特勒尔。但是你和我讲“统一场力”,我或许就会被迷惑了,甚至推荐你去看一看比图特勒尔。】
人们对人体构造的充分认识将生物学的发展推上了高潮。随着它的发展,大量的特效药也进入了研发阶段。时至今日,医部几乎掌握了对各种疾病的控制能力和治疗手段,疾病不再是人们的凌迟刀。
最后是细胞医药的应用。细胞医药曾经是比图特勒尔医学界的一种猜想。由于在此之前,大量的治疗手段都是通过增强细胞的能力去对抗细菌和病毒,而直接作用于细菌或病毒的药却少之甚少。人们发现,细胞对本不应出现在身体内的另一种生物(这里且不论病毒本身是否是生物的辩论)大多采用T细胞进行灭杀,因此医学家们构想出能否直接向人体内注入刺击T细胞产生的临时的树突,或者是直接注入T细胞进行病原体的消灭。但长期以来计算机并不能直接的模拟出这种效果,而大量的临床试验又反映出了人们的抗体对“援军”的过敏反应,常发生抗生素的使用低于“氯雷他定”的摄入的情况。而这种计算机应用后,医部可以快速的掌握病人的过敏信息,搭配出适应的特效针,将大量的病毒扼杀在摇篮之中。正是这种技术的成熟,使得医学告别了过去的治疗方式,对癌症、败血症等绝症有了更好的治疗方法。一根针,一管试剂,竟能够使人们免受疾病之痛。
后来的比图特勒尔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因为疾病、挫伤而暴毙,因为流行性疾病的发生而导致社会停滞的现象了。
医学的迅速崛起,使得更多强力的特效药流入了军队之中。毒品和器官的贸易,引发了军部黑暗势力的泛滥。现当今的余孽之中,仍有一部分成员对医学有极深的造诣。数百年来,比图特勒尔生活在只有天堂的荣光之中,也暗暗地孕育着社会的腐败和邪恶。光芒的出现,必然会照亮崭新的世界,而阴暗的部分,也必将会出现不和谐的花。
时至今日,比图特勒尔已经悄然成为另一种形势下的极权社会,国家信仰、国家意志和国家强制力完全聚集在林·尤梅尼卡的身上。但幸运的是,林·尤梅尼卡不是杨广,也不是李世民。他没有那么优秀,但有“受命于人民,既寿永昌”般波澜壮阔的意志。权力和金钱或许会冲昏人的头脑,但林·尤梅尼卡却不像是人。他或许是天神降落于世,重视科学的发展,铲除社会的腐败,改革经济的体制,推进社会的发展。他致力于建设一个红色的宇宙,而没有黑暗森林的色彩。
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端。伟大的医学家有为人类的未来付出的人,也有为一己私欲制毒贩毒的人。医学是一把利剑,执剑人将其对准病魔,还是对准贫穷,会导致不一样的道路。正如高尚与高尚一样,或许院长沦为了金钱的努力,也或许医生沦为了资本的努力,但梨园不会,天使也不会。医学的光终将会洒落在世间,造福于整个人类。
【卡瓦斯粒子的发现是比图特勒尔科技里程碑之一。比图特勒尔的里程碑并不多,但卡瓦斯粒子的发现确实震惊了整个比图特勒尔。公元1933年,比图特勒尔科学家卡瓦斯发现了这一对粒子,到2107年,比图特勒尔正式宣布卡瓦斯粒子的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卡瓦斯则为比图特勒尔的里程碑级人物。可悲的是,伴随着大内战,卡瓦斯死在了军政府的屠刀之下。】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