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长安无眠。
长安城取消了宵禁。
家家户户的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欣赏着这份奇迹般的景色,场面甚至比庙会更热闹几分。
城东土地庙的庙祝在大街上奔走呼号!
“这是陛下从上苍取下的天火!”
“陛下真乃是神人也!”
人们交头接耳,向他人倾诉传递着自己内心的自豪与喜悦。
“听说了吗?这是陛下施展法力制造的太阳。”
......
“对,我知道这是陛下的太阳!”
......
“陛下是太阳神!”
短短半个时辰,百信对陛下的来历,就已经知晓了个七七八八。
然而城中的一切嘈杂与欢呼,却丝毫影响不到宫墙内的李世民。
他此时正站在皇宫视野最开阔的观星楼上,目光投向远方。
在长安这片巨大的光海外围,有着另一片光海。
那便是大唐工业的摇篮,大唐崛起的基石。
夜幕下的厂区灯火通明,高高耸立的烟囱昼夜不停的吐息着巨大的烟柱,仿佛巨人在呼吸。
厂区的外围,早已经建立起繁忙的轨道交通。
一条条铁轨如同血脉般,向外蔓延生长,消失在夜色的深处,他们连接着的,是远在天边的光点。
那是一个个的矿场,昼夜不停的在运作着,不时一列满载矿石原料的运输车从黑夜的深处显露出来。
从四面八方云集到工厂里。
原料如血液般泵入大唐的工业心脏,它跳动着,吐息着,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一个工业帝国充盈而蓬勃的生命力。
夏夜的熏风在阁楼间徘徊环绕,李世民在塔楼上纵情高歌,畅快豪饮,人生难得一醉!
他眯着眼,酒至微醺,热意融融,浮生当一大白。
第二天李世民是在长孙皇后的寝宫爬起来的。
一身神采奕奕,完全没有一点醉宿之感。
行至书房,一杯热茶下肚,门外便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张阿难来到他身边,俯身道
“陛下,是兵部尚书杜如晦杜大人求见。”
“让他进来”
一个身影闯入书房,步伐急切。
“陛下!捷报!捷报!”
正是兵部尚书杜如晦。
此时的他神色振奋,面色因激动而变的潮红。
甚至往日里脸上的褶子,这一刻也消褪了几分。
“陛下,前线大捷!”
他的手里紧紧握着绢布,上面便是远征他国的薛仁贵传回的一手情报,快马加鞭,仅仅用了七日,便从前线送回了长安。
其实在大唐的工厂里,正在筹谋着另一件情报上划时代的神器。
便是两月前掌握的无线电电报机制作资料,工部已经设立课题组立项,想来不日便能面世,或许赶得上西征突厥。
李世民从杜如晦的手中接过急报,将之展开翻看起来。
杜如晦在一旁继续汇报道
“前方梁国前线,杨皇妃和薛将军的军队已经蚕食掉梁国周围势力。”
“剪除了梁国的羽翼,更是在前些时日截断了梁国退往匈奴的行军要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