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汉之富沃,似远远不是魏国所能比拟的……
一言蔽之,那便是双方的画风都隐隐大不相同了。
就在蒋干饱受震撼之时,却是发现目送着舰队启航远去的李基,脸上全然都是忧愁无奈之色。
蒋干犹豫再三后,小心地问道。“丞相何故面露忧色?”
“所忧者,无它,实乃大王耗费无数民脂民膏组建舰队,仅为了远航开辟那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搜刮海外奇珍异宝,是否值得……”
李基的言语中难掩着对刘备的不满开口说着。
这让蒋干心中大惊,至今才明了这舰队的目标何在?
旋即,蒋干瞬间就察觉到了关键字眼,问道。“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李基叹息了一声,娓娓道来。
“子翼有所不知,今日大王治下之富,多赖吾过去远渡瀛洲之时,发现瀛洲可谓金银遍地,然当地倭人却不知金银之贵重,仅视若为无用顽石。”
“而后,吾代大王与倭国签下贸易协定,以瓷器、茶叶、粮食等等就能从倭国换回无数金银。”
听到这里,蒋干顿时明白了为何扬州之富独步天下,这也是当世诸侯心中始终难解的困惑所在。
纵使李基的治政之能,已是无人质疑。
但扬州夙来是贫瘠之地,这富得属实是太过于突然了。
如今,这个谜题终于有了答案。
而李基也是顿了顿后,接着说道。
“然,这也激起了主公对海外诸国的兴趣,在收回林邑后,知悉林邑往南有城邦小国无数,为确认是否有第二个倭国,主公执意倾尽国库钱粮组建舰队出海。”
蒋干心中微紧,附和道。
“大王顺承天命,有苍天庇佑,舰队必然也能满载而归,顺利返回大汉的,丞相无须担忧。”
李基眉头紧皱,显然并不看好。
“茫茫大海,凶险无数,纵使是扬州号也有倾覆之危,且此去最少也得两三年的功夫才能返航,大王此举有些异想天开,怕是要徒耗这无数的钱粮了”
顿了顿,李基幽幽叹息着,满是忧愁地自问。
“如此一来,何时方能北伐?”
蒋干默默地听着,渐渐捋明白了刘备与李基之间的理念冲突。
丞相一心为公,心系大汉,念念不忘的便是早日北伐,复兴大汉之事。
与之相比,对外形象尽显仁德的刘备,反倒是充满了反差。
这耗费大量钱粮,船只二百余,人员两万之多组建舰队出海远航,寻找所谓的什么第二个倭国,可谓是尽显心迹。
除此之外,此番随李基走了一趟吴郡,更是让蒋干接触到了关于刘备富有无比的秘密。
那曾经兴起过一瞬的瀛洲金银遍地的传言,居然是真的……
等蒋干悄悄地将探查到的情报都书写了下来,心跳都不由得加速。
直至在随着李基顺带往吴县视察了一圈时,蒋干趁机通过隐秘的方式,把情报都送到了潜伏在当地的魏国细作手中,方才让蒋干的心中微安。
这一份情报几经转折,在魏国细作的一路护送下,方才送到了如今魏国国都邺城。
当然,曹操没钱大兴土木修建什么王宫之类的,只得简单地修缮扩大了一下府衙暂时充当起了官署。
随着这一份密信到了曹操的手中,曹操翻来覆去足足看了好几遍,思索了半天后,这才召集了荀攸、戏志才、刘晔等心腹谋士前来商议。
在密信被众人翻阅了一遍后,整个议事厅一时反倒是鸦雀无声。
好半晌后,曹操方才开口道。
“诸位说说吧。”
戏志才起身问道。“敢问大王,这密信从何而来?”
曹操摆了摆手,开口道。“从何而来无须理会,诸君觉得是否可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